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合铁法院探索类案集中管辖新样态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21-09-07 14:35:21

受理环境资源保护案件96件,食品药品安全案件234件,受理破产类案件301件,组建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审判团队,推进裁判适法统一,提升审判专业化和规范化,省内率先上线“破产审判一体化办案平台”,实现破产案件一体化监管……8月31日,合肥铁路运输法院对外公布集中管辖合肥市环境资源、食品药品安全和部分破产案件周年“成绩单”。

规范破产审判工作机制

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自去年9月1日起,合铁法院集中管辖合肥市行政区域内的破产案件,并根据上级法院指定审理跨市级行政区划的破产案件。

据合铁法院院长杨艺介绍,该院受理破产案件数量逐年增长,基本形成专门法院集中管辖破产案件的样态。

统计显示,合铁法院审理破产案件的债务人包括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国有改制企业、集体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基本上覆盖了我国市场企业法人类型。其中,民营企业居多,债务人经营范围覆盖10多个行业。

为了提升破产审判质效,合铁法院在我省率先制定规范性文件,规范破产审判工作流程,提升破产审判工作质效。为保障当事人诉权,规范法院立案,针对债权人、债务人和“执转破”,分别制定了立案清单,做到应收尽收。建立考核体系,强化对管理人工作的监督,建立合理、科学的管理人工作考核体系。联合合肥中院、合肥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先后举办业务培训,提升管理人破产管理工作质效。前不久上线的“合肥铁路运输法院破产审判一体化办案平台”,全流程网上办案,实现破产案件一体化监管,同时嵌入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对标对表,将评价指标可视化,有针对性地提升审判质效。

助力创新优化营商环境

针对受理的众多服务业类、商业管理类等轻资产“僵尸企业”或经营停滞的企业,合铁法院通过破产清算程序,及时清理清退无存续价值或可能性的市场主体。尤其针对“三无”企业,在全省法院率先适用简化审理程序,构建“快进快退”机制,有效清理市场。针对无产可破案件,对管理人提起的破产衍生诉讼案件,建立诉讼费用缓交制度,保障管理人依法履职,防止债务人及其股东利用破产程序逃废债。

今年上半年,合铁法院设立“合肥市司法预重整工作站”,发挥预重整机制作用。联合合肥市工商业联合会、合肥市司法局制定《关于建立司法预重整机制为民营企业提供司法服务工作方案》,建立债权债务纠纷化解新渠道,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诉源综合治理。同时建立破产清算转重整的常态化机制,侧重房地产企业破产清算转重整工作,发挥重整程序在盘活市场资源、维护社会稳定、拯救危困企业的司法功能,通过法官主动走进企业,发送司法建议函,延伸司法服务,招商引资,助力破产企业重整重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三审合一”统一裁判尺度

合铁法院自去年9月集中管辖合肥市辖区内依法应由基层法院管辖的部分环境资源、食品药品安全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以来,为提升食药环审判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法院迅速组建“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为基本框架的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审判团队,建立符合集中管辖审理要求的专业化审判机制,充分发挥“三审合一”在统一裁判尺度、提高审判效率、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权益方面的制度优势。同时,推进裁判适法统一,统一证据审查标准、法律适用标准,提升审判专业化和规范化,确保案件审理公正高效,达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在审理环境资源保护案件以及食药品安全案件中,畅通公益诉讼案件受理渠道,扎实推进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跟踪生态修复执行工作,引导社区矫正人员修复受损生态环境,参与环保公益活动,有效弥补因违法犯罪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坚持打击犯罪和修复生态并举,结合不同案件类型,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环境修复方式,在盗伐、滥伐林木等涉林案件中“复植补绿”,在非法捕捞水产品等渔业资源保护案件中“增殖放流”,在非法采矿、污染环境案件中进行“场地回填、恢复原状”。

多部门联动延伸审判职能

据悉,为解决环境资源、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社会治理的难点、堵点问题,精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合铁法院深化协作联动,相继与省巢湖管理局、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合肥市司法局、合肥市生态环境局等对接座谈,就巢湖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共议推动建立健全保护机制和联动措施,构筑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安全多元共治格局。

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合铁法院通过个案精准释法、类案定向普法,以庭审直播、巡回审判、司法建议、送法进企业(社区)、微信公众号推送法宣文章等多种形式,不断创新释法方式方法,持续加强普法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参与保护生态环境和食药品安全的意识,助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服务保障地方高质量发展。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唐欢 通讯员 李德友 乔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