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肥东,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可能都是“包公故里”,但“肥东”的文化符号远不仅仅是铁面无私的包拯,它也是桥头集那段翠绿幽静的爱情隧道、岱山湖的湖光山色、和睦湖公园的人间烟火、蓝山湾艺术小镇的欢声笑语、更是六家畈慰藉心灵的民俗民宿群……
就算抛开这数不尽的人文景观不说,光是各个乡镇的特色美食也足够让人犹豫不决,不知从何吃起了。
从早晨开始,砂汤里鲜嫩的蛋花就开始对你发出邀请,胡辣汤也不甘示弱,辣子的鲜香直钻鼻腔,就连最普通的豆粥都泛着清甜的回甘,那些蒸饺煎饺小笼包都算不上是什么特色操作,热乎乎的烧饼夹油条才是一绝,刚出锅的烧饼入口香软,配上口感韧劲的油条,刚与柔的最完美融合竟在这张饼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午和晚上就更不用发愁了,石塘的驴巴入口即化,咸鲜适中,是佐饭的最佳伴侣;梁园的小籽炸酱带着马蹄的清脆,在口腔里中和了油腻;路口热腾腾的卤鹅已成了当地标志,鹅肉鲜嫩多汁,不像一般卤菜的纯咸,它留在舌尖的就只有最生动的鲜;而家家户户都会做的拿手好菜——泥鳅挂面和塞满嫩肉的蛋饺以及逢年过节就会在桌上轮番亮相的糯米圆子和挂面圆子,它们也是能鲜掉人眉毛的一把好手。
别看肥东虽然地处中部地区,但也有繁多的水果特产,众兴乡的桃树林在桃花盛开的世界总会吸引来无数游人,鲜甜的脆桃在刚挂果的时候就基本被预订一空;长丰的草莓又大又甜,咬上一口,那甜蜜的滋味让冬日的凉气都褪了三分;白马山的樱桃又香又甜;桥头集龙泉村蓝莓园的蓝莓汁健康纯净,最适合运动过后饮上一大口。
除去这些叫人垂涎的吃食,自小就生活在这座小镇里的我,对肥东的发展也有着切实的体会:一条条新修的公路让每个人的回乡路不坎坷、高架架起了跟市区更紧密的关系、地铁修到了家门口,出行不再难、几大综合性的大商场满足了人们的采购需求、体育公园和和睦湖公园设施完备场地开阔,是男女老少最喜爱的健身场所、剧院和博物馆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另外,“荷花节”“桃花节”都已经是每年文娱活动的标准配置了,更有“爱情隧道的诗歌大会”集结全国各地的诗人在此欢聚一堂。
就是这样的一座小镇,将基建、文化和物质生活包罗得这样全面。
有的人总是向往大都会的繁华,我却爱上了这座慢悠悠的小城,爱在春天去浮槎山登高远眺,看山花烂漫,万物复苏;爱在夏天的夜晚顺着店埠河两岸散步,两岸的河堤灯光点点,迎面凉风习习;爱在秋高气爽时顺着环巢湖大道欢快地骑行,蜜橙色的日光洒在巢湖的湖面上,层层涟漪像金色的海浪,又像随风摇摆的丰硕麦穗;我也爱在白雪皑皑的冬季在长临河古镇的老街上捧着热气腾腾的米面粑粑静坐听雪。
年少的时候我也总嫌这座城太小,用脚步或者公交就可以丈量大多数想去的地方,总觉得这里画不出我理想的公里数,但每当拖着疲惫的身躯从异乡归来,这座小镇无论何时都会无条件接纳我。以至于长大后我才逐渐明白,理想不一定要在外面“刀光剑影”,安逸的小镇也可以是梦想的浪漫温床。
忽地想起宣传片《丁真的世界》里的一句话——
“外面的世界很大,但我还是最爱我的家乡。我想就这样,待在我自己的世界里。”
我爱我的家乡,这里就是我全部的爱与希冀。
(王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