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宿松推行“1+3”社会治理模式促基层善治
来源:安徽法制报社 阅读量:10000 2022-01-06 16:43:03

2021年12月29日,记者从宿松县委政法委获悉,为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宿松县创新工作思路,成立由县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探索推行“1+3”社会治理模式(1即综治中心实战化,3即基层治理网格化、科技支撑智能化、服务群众精细化),努力打造“网络+网格”基层社会治理“宿松样板”。

综治中心实战化。建立机制。将县委平安办、县信访维稳安保指挥部、县综治中心捆绑作业、一体运行,建立健全指挥调度、基层吹哨、赋权增能、应急管理、考核评议等机制,实现风险研判、信息预警、指令下达、情况反馈闭环运行。配齐队伍。从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信访局等部门抽调10人组成县综治中心研判指挥调度团队;整合优化乡镇政法、司法、信访等力量,配备88名专职人员到乡镇综治中心,保障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实体化实战化运行。强化协作。坚持综治中心与调解组织无缝对接,依托县医调、交调、综调、诉调、婚调、天平调、商事调等7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和乡镇241个乡贤调解室、512名乡贤调解员,推行“一站式”矛盾调处服务。2021年以来,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892件,调处成功率98.03%。

基层治理网格化。重心下移。按照任务相当、便于管理、界定清晰、无缝覆盖的原则,将全县细分为1337个网格,其中农村地区1272个网格设“一长三员”(网格长、网格员、网格信息员、网格联络员),城区65个网格设“一长五员”(网格长、网格员、网格信息员、网格联络员、兼职网格员、网格督导员),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力量下沉。公安机关在县城区设立9座骑巡勤务工作站、5个出城卡点、3个车站执勤点,每天100余名警力开展网格巡控。政法各单位抽调243名政法干警进驻网格,城管、市监等部门比照派员下沉网格,目前网格力量3065人,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资源下倾。建立联勤联动联防联控机制,充分发挥单元长、联防长作用,在商业繁华区域建立中心商圈商户“十户联防”制,安排特警、交警、辖区派出所民警与城管执法人员驻点开展联合执勤,共同整治、维护交通和经营秩序。

科技支撑智能化。一屏观全域。以“数字治理”为方向,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搭建县乡村三级“雪亮+网格化”智能治理平台,新建高空瞭望、智能感知监控探头2300个,整合5600余路社会视频监控探头,联网监控点数量达“1万+”,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一网统全城。通过网格信息采集购买服务,研发基础(人口)信息采集系统和社情民意收集、风险监测、信息发布等应用模块,统合汇聚信息、分析数据、分派任务、跟踪进度、视频巡查、智能预警等功能。目前共登记流动人口5139人,出租房屋5774户,重点人口3021人,新列管142人。一部治全境。县信访维稳指挥部依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系统,紧盯国家政治安全、社会治安防控、特殊人员服务管理、公共安全和网络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全县安全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严格实行清单管理、对账销号、跟踪问效,坚决防范风险隐患上行外溢。截至目前,共排查各类安全隐患653个,下达指令545个,推动化解530个。

服务群众精细化。志愿服务。组建网格党员服务队、志愿服务队,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网格员、网格信息员业务培训。全县进社区、进网格平安志愿者3969名,建立志愿服务网格微信群1578个,实时掌握网格社情民意,对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理。协商服务。深入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设立社区工作协商委员会、村民理事会等,开展网格协商、网格道德评议等活动,推动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管。2个社区成功创建安徽省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特殊服务。建立特殊人群监测预警机制,实行“一对一”责任包保制度,对全县3356名精神障碍患者、2092名安置帮教对象、430名社区矫正对象、2549名涉毒人员、76名信访隐患人员等群体,逐一落实服务管理工作措施,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风险。

(记者 陶国萍 通讯员 刘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