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午后,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武文站在村中平坦的水泥路上望着前方的奶牛养殖基地,心里在盘算着通往奶牛养殖基地的“乡村振兴”大道的工程年后什么时候动工。
致富之路
武文是蚌埠市交通局选派的驻村干部,今年在怀远陈集村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了,回想2014年10月刚来怀远县陈集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的时候,真是感慨万千,当时的陈集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建档立卡贫困户为81户200人。陈集村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因地势原因,无法种植水稻,蔬菜种植和养殖业很少。村内管理失控,群众意见大,如何治穷?武文就走村串户,了解陈集村的基本情况。通过对村总支两委成员、老党员、村民组长、村民代表、贫困户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制约陈集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听取他们对村里下一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经过调研走访,了解到陈集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村里部分自然庄没有水泥路,田间生产道路损毁严重,群众迫切要求改善基础设施。“要想富先修路”,说干就干,他充分发挥交通部门优势,积极开展行业扶贫,先后为陈集村总计投入道路建设资金465.0378万元,道路硬化9.514公里,新建水泥道路19条,大大改善陈集村道路交通设施,完善了村级路网建设,基本实现“户户通水泥路”。经过7年多的努力,陈集村于2016年贫困村出列,2017年建成省级美丽乡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4.3%下降至零,村集体经济收入2021年已经突破105万元,提前半年完成了集体经济收入发展强村任务。贫困户的人均收入,也从2014年的人均2800元,提升至目前的人均11300元。通过介绍务工、产业发展、特色种养、公益性岗位等多项措施,陈集村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已经实现全部就业,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得到激发,彻底摒弃了“等靠要”思想。
幸福大道
“好生活在路上”是武文的口头禅,也是他的奋斗目标。如今,陈集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比五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感大幅提高。陈集村19个村民小组已经全部完成了道路硬化,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四好农村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村组道路的绿化、美化、亮化得到提升;陈集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村“儿童之家”活动中心、残疾人活动之家开展的各项活动,让群众交口称赞;陈集村设立大病医疗互助基金,解决8名贫困群众的医疗费用共计12万元,使得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有保障;乡村大舞台和各项文娱演出,丰富了农村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弘扬了社会正气。农村孩子们也可以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平坦的乡间道路上滑着滑板,做一个风一样的少年。
通向未来
奶牛养殖基地的落地生根已经成为陈集村的支柱产业,通向奶牛基地的“乡村振兴大道”引领着陈集村的人民群众奔向幸福的未来。乡村正因路而兴、因路更美、因路致富。2021年以来,安徽省在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以“提档、畅通、联网”为重点,我省深入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向进村入户倾斜。据了解,截至2021年11月底,全省农村公路已完工4489公里,提前完成省委一号文件明确的“提质建设农村公路3000公里”年度目标任务,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为群众出行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更是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十三五”期间新改建农村公路建设规模居全国第一,农村群众基本实现了“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的“两通”目标(通硬化路、通客车)。“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为人民谋福利的同时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四好农村路”成为新时代的民生路、致富路及党和群众的连心路。
道路更平坦,出行更顺畅,交通更便捷,这一年,安徽交通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正以昂扬姿态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当好开路先锋。
(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