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小村当年唱大戏
来源:安徽法制报社 阅读量:10000 2022-01-21 00:31:37

生养我的小洲村是一个有着四五百户人家的大村子,曾一度是歙县小洲公社的所在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族叔张洪季在小学里当老师,他早年师范毕业,属科班出身,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平日里不苟言笑。阴雨天生产队不出工,洪季老师就带着村里几个年轻男女在生产队的仓库里吹拉弹唱排演节目。另一族叔张洪雷是其中最为活跃者。洪雷叔小洪季叔约七八岁,身材瘦削修长,皮肤白里透红,唱腔圆润洪亮,是天生的“台柱子”。可能是因小洲的戏班子在外面有一定的名气,有一年洪季叔奉命排演现代话剧《枫树湾》。他领着演员们在仓库里陆陆续续排演了好几个月,我和小伙伴们放了学便赶去观望,时间一长竟熟悉了剧情甚至也能熟背台词。这部剧说的是一个叫赵海山的共产党人,受命回到家乡枫树湾,组建农民自卫军,与土豪劣绅展开武装斗争,建立红色政权的故事。主角赵海山自然是由洪雷叔扮演。令我们艳羡不已的是他腰间一直斜插着的那支驳壳枪,这支枪和其他演员们手中的长枪、大刀、红缨枪一样,都是村里木匠德苟的手艺,硬木削制打磨后上了油亮的漆,握在手里有沉沉的感觉。德苟总是很热心地承担着类似剧务的职责。《枫树湾》在县里汇报演出大获成功,好评如潮,但在公社间巡演时却出了意外。原来有一场正演到赵海山率自卫军与地主武装展开激战,本来此刻德苟应在幕后用铁锤砸火炮纸以模拟枪炮大作的声响,但那日不知何故,火炮纸受了潮,德苟猛砸数下都未有声响,冷汗倏地布满额头。在一旁的洪季见此,大踏步地从幕后走到戏台中央,振臂高呼“打倒土豪劣绅!”“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观众们先是一愣,紧接着条件反射般跟着高呼起来。数分钟后,德苟已经从容地换好了火炮纸,于是戏继续往下演。“一般人还以为剧情原本就是这样设计的。”若干年后在戏中扮演“伢子”角色的舅舅张送来跟我说起这事,而此时洪季叔已离世多年了。

仿佛是某种征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才五十多岁的洪季叔突患疾病离世后,小洲村里的演戏活动也渐渐停歇,取而代之的是看电影。村头的两棵老树之间忽一日悬挂了一块白色的电影幕布,就注定了山村又将拥有一个欢乐的不眠之夜。电影起初大多是黑白色的,是《地道战》《地雷战》《奇袭白虎团》等老片子,一遍又一遍地看过,已经耳熟能详。又渐渐变成彩色影片,《少林寺》《武当》等武打片令正值少年的我们热血贲张。无论阴晴雨雪,只要听说方圆七八里内的大小村落里将放电影的,我们都会毫不犹豫地结伴同往。也只在短短几年间,村里家家户户都装上了有线电视,劳作回家,简单吃过晚饭后洗漱完毕,一只遥控器在手便可遍览天下,入了夜村里便黑寂寂的少有人来往走动。只是每年梅雨时节过后,村长张源春照例带着两个村民,将存放在村部的几个大戏箱抬到屋外,将箱子里的蟒袍玉带、凤冠霞帔放在阳光下暴晒,那些光鲜亮丽的戏服明晃晃地刺人眼睛,过路者才有些茫然地记起先前人们演戏的故事……

去年春节前回老家,进村时见有一群人忙着用毛竹、门板搭戏台,询其故,答曰将演春节晚会,当时心里笑笑未当回事。大年初一晚,忽然村头有音乐大作,连忙唤了妻儿循声赶去,见前些日搭的戏台上灯光灿亮,还铺上了显眼的红地毯,戏台前黑压压站满了人。各式节目轮番上演,有村里妇女们每日晚上聚在一起跳的广场舞舒缓优美,有在外打工的小女孩跳的热舞活力四射,樟树下的豁牙老张头清唱一首京剧《朝霞映在阳澄湖上》气势犹在,开理发店的小萍唱《夫妻双双把家还》载歌载舞。有的人唱着唱着就跑了调,跳着跳着就忘了动作,但这丝毫没有减弱台上台下的欢笑。那是一种欢畅的、没有任何掩饰的笑声,让我感到一种久违了的亲切。

在第二天拜年的酒桌上,大家兴高采烈地谈起前一晚演出的事情。原来村里几个在外谋生的年轻人,去年生意不错,便筹集了钱举办这场演出,以感谢留守在家的乡亲,据说这样的演出近年来在邻近的村庄也越来越时兴了。

(张大文 作者单位:黄山市徽州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