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年味
来源:安徽法制报社 阅读量:10000 2022-01-24 10:55:30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吃罢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腊八节,年就不远了。

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腊八节,民间有喝粥的习俗,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

腊八节这天,我特意做了顿“腊八饭”,给淡漠了的年增添一抹年味。淘了白米,放进锅里,小火慢炖。切些豆皮、海带,加把粉丝,放点腊肉丁,与白米一起炖煮。待米煮烂时,加进菠菜、虾米、盐、调料。最后撒点香菜、葱花,滴点香油。一锅洁白如玉,清亮似翠,香浓馥郁,滑嫩爽口,营养丰富,绿色健康的“腊八粥”就做好了。“腊八粥”的香气飘散满屋,从门窗缝隙直飘向室外。空气里到处弥散着“腊八粥”的香味,门口经过的邻人,闻着扑鼻的香气,就知道是做“腊八粥”了。

年就是从腊八节的“腊八饭”开始的,每家每户锅里的雪润玉翠,飘散弥漫在空气中“腊八粥”的香味,时时提醒着人们,年已经到来了。

年味还是飘散在空气中的爆竹味。进入腊月,鞭炮声就逐渐多了起来。开始是稀稀疏疏,院子里,村头上,大路边,有小孩子的地方,就渐渐有了鞭炮声。或者过一会炸响一声,或者几个炮竹一串声地响。炮竹声的响是年味,炮竹燃爆后的火药味更是年味。

这种年味从刚入腊月“疏疏落落”的响动开始,到腊月二十以后逐渐密集。蒸年馍放炮竹,贴春联放炮竹,祭扫放炮竹,直到年三十达到顶峰,炮竹声从早响到晚,从一个院落响到另一个院落,从一个村庄响到另一个村庄,此起彼伏,连绵不断,不绝于耳。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年初三,初四消停一点。初五破五,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这一天承载了人们太多的希望与憧憬,放炮竹庆贺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又会上演一番声响大戏。

元宵节,再次掀起一波燃放烟花爆竹的高潮。“叮叮咣咣”“砰砰通通”的爆炸声,响彻长空。夜空里闪烁着烟花的璀璨光芒,空气中弥散着浓浓的爆竹燃放后的火药气味,浓浓的年味,便在这盛大的烟花爆竹声中缓缓落下帷幕,又一年的繁华,则在这声声不绝的爆竹声中暗暗孕育。

我是喜欢“噼噼啪啪”的炮竹声响和鞭炮燃放后浓浓的火药味的,听着这响动,闻着这火药味道,才感觉是在过年呢!

如今的电子鞭炮,虽有一些炮竹的声响,总感觉没有真的炮竹声的响动真切自然,就如一个矫情的女子,在“咿咿呀呀”的装腔作势地装病。那弥漫在空气中的火药味年味,更是无处觅踪。

没有了鞭炮声响和火药气味的提醒,总感觉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起的,也不知道离年还有几天,总有些懵懵懂懂、糊里糊涂过日子的感觉。偶尔翻开日历,才想起快过年了,心里总有些许的失落和怅惘。

年味还是从飘散在空气中的蒸馍味开始的。小时候母亲总会提前把夏日晒干的苋菜、芝麻叶、红芋叶拿出来,泡开,凉干水分。再把大红萝卜挎到白洋河桥边,和大姑娘、小媳妇、妯娌、姑嫂一起,边说着笑话,边把大红萝卜放进清冽冽的水里,浸泡揉搓。有时把红萝卜的皮搓洗得红一块白一块,像小婴孩的屁股,红红嫩嫩,白白胖胖,让人直想掐一把。

母亲把干菜叶、萝卜、粉条、豆芽混在一起,大刀切剁,放上葱花、姜末、大料、辣椒、盐,搅拌成馅。把早就和好发好的黑荞麦面擀成面饼,再把馅料包在面饼里,揉成菜团,上锅大火烧开,小火蒸熟,掀开锅盖,扑鼻的菜团香味诱得人口水直流。刚做好的菜团,宣软香浓,油水寡淡的肚子,一口气能吞下几个大菜团。几个大菜团下肚,浓浓的年味就在肚里打转了。

年味在炸丸子炸焦叶子的香味中达到空前。腊月二十七八,家家户户开始炸丸子炸焦叶子。火一开,油一热,左手抓着用萝卜、粉丝、虾米搅拌成的面糊,右手拇指和食指圈成圆圈,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头在拇指和食指下托底,从左手中挖一下面糊,自然抓握成一个圆球,向翻滚着的油锅中快速丢下。热油翻滚着,“咕嘟嘟”地腾起热气,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丸子从锅底向上翻,冒着“滋滋啦啦”的声响,香味也随之四处飘散,直把空气都熏染成浓郁的油网,痴缠包裹,让人无法逃脱。芝麻焦叶子的酥脆香浓更是唇齿不忘,历久弥香。

那些年,母亲跟着人学会了炸馓子。母亲和面,盘面,搓面。油抹在案板上,馓条在面板上搓细拉长,溜光水滑,看着都香。在母亲的教导演示下,我撑着两根长长的筷子,母亲扯着面,把面条缠绕在我撑着的筷子上,一圈一圈,像绕花线一样,看着缠绕成花一样的馓子面条,我的心也似开了花一般,一圈一圈地泛着迤逦的光。

科技越发达,物质越丰富时,人却越懒散了起来,现在很少有人自己动手制作年货了。大街上,网络里,什么都能买到。年馍买,馓子买,焦叶子买,绿豆丸子买,只要能想到的,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玩的,什么都可以买,可是唯有浓浓的年味却再也买不回来了!(安徽省濉溪县财政局 郜芬)

(作者:郜芬,安徽省散文家协会理事,淮北诗词学会理事,淮北市作家协会会员 ,濉溪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淮北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有三百多篇散文、诗歌、小说散见于国家、省、市各级报刊。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征文比赛奖项。多次获得市、县演讲比赛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