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袖章,一面旗帜,13600名调解员用汗水守护平安和谐;一声呼唤,一份信任,145名法律顾问用专业知识为百姓排忧解难;一张胸卡,一份承诺,31200名“片组邻长”用脚步丈量173万群众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涡阳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积极回应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新举措调处化解矛盾纠纷,让群众的法治获得感成色更足。
网格覆盖筑就坚强堡垒
“吕书记,我孙子定亲给女方11万的彩礼,现在分手了,女方不想退钱,你说俺该咋办?”“大爷,先别激动,你能来找我就是对我的信任,我来给你捋捋。” 2月28日,涡阳县“孺子牛”法治乡村工作室内,省高级人民法院驻陈大镇史韩村第一书记吕敏接待了前来寻求帮助的张大爷。
听完张大爷的讲述,了解了来龙去脉后,吕敏先对张大爷开展了近一个小时的释法,让张大爷冷静下来,没有了原来的“火气”,再组织调解,最终以女方退还3万元达成一致。
法治乡村工作室,护航乡村法治建设。这般化干戈为玉帛的场景,如今在涡阳县是寻常可见。
社会治理重心在基层。涡阳县坚持做到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积极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织密人民调解网格。借助当地创新的“邻长制”组织架构,把优秀的邻长、组长纳入人民调解员队伍,形成10至20户为“一邻”的小网格,每个小网格都配备有调解员。612个人民调解组织覆盖县镇村三级,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人民调解员的身影。针对化解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的需要,设立医患纠纷、商会、交通事故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9个,设立个人特色调解室、法治乡村工作室5个,保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家门口可获取法律服务
“民法典第288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第291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对相邻权利人因通行等必须利用其土地的,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龙山镇东山村会议室里,村法律顾问袁中华正在为村民讲解民法典中关于相邻权的内容。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法律大餐”,正是推进法律顾问全覆盖的初衷。涡阳县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推进镇村法律顾问配备工作,145名律师、法律工作者陆续上岗,服务全县24个镇(街道)383个村(社区),每月到村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指导村(社区)化解矛盾纠纷,按照“调解一个纠纷、宣传一部法律”的理念,在办理案件中加强以案释法,提升群众法治意识,营造了学法、守法、尊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制度保障隐患苗头清零
实践出真知。通过不断的摸索,涡阳县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四早”机制,人民调解组织中62.6%的设在村(社区),实现矛盾纠纷早知道、早介入、早报告、早化解;建立片组邻微信群,坚持矛盾纠纷即时报告,村级人民调解组织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第一时间上门化解。
为促进人民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该县抢抓机遇,两次启动退役军人扶持就业专项岗位开发工作,县司法局联合财政局出台《人民调解案卷建卷补贴办法》,充分调动了人民调解员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积极性。
“我们坚持依靠群众解决群众问题,依靠法律民俗实现矛盾化解,提升法律素养引领乡风文明,答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涡阳答卷。”涡阳县司法局局长张雷表示。
(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马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