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户呈蔷薇,枝叶太葳蕤。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
这是南北朝时江洪所写的咏蔷薇的诗。四五月份,春红已谢,蔷薇却开得正好。一条条柔枝从高高的围墙上,从黑色暗冷的钢铁栅栏里,从四围触目皆是的青翠里,向晴光和行人尽情展露着笑颜。每一条柔枝上都缀满了绿的叶、一团团或粉或白的花朵,这枝叶葳蕤、花团锦簇、挨挨挤挤、吵吵嚷嚷的蔷薇,绘成了异香扑鼻蜂围蝶绕的巨幅油画,带给了初夏的行人多少惊喜!
蔷薇花是又妩媚又侠气的花。一朵朵看来,此花是娇柔婉转美艳动人,如新婚之夜深闺中低眉颔首等待新郎的新妇,给人亲切柔美的感受;一片片看来,此花是铺天盖地气壮山河,孤注一掷奋力绽放的精神,如苏小小风尘中慷慨解囊赠鲍仁,又如梁红玉铿锵击鼓战金山,给人壮美无边的感受。
因为她个体的柔美和整体的壮美,我喜欢蔷薇花。
其实不仅是蔷薇花,这世间所有的花,我都喜欢。
春风来时,花儿一朵朵一树树一片片的都开了。先是红梅报春,次后是白玉兰向晴,然后是李花、紫玉兰、桃花、垂丝海棠、紫藤、梨花、绿玉兰、樱花登场。这些万紫千红千娇百媚争奇斗艳的花儿呀!春天被花儿们填满了,肚子鼓鼓的,轻轻吹口气都像是做了一场浮华的梦。
夏日的荷花啊,睡莲啊,姿态美极更雅极:爱恹恹迟日,枕波低睡;盈盈向晚,照水轻妆。酷热难耐之时,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沿着小桥流水曲苑雕栏,迎着一池恬静淡然的荷花,耳边的徐徐清风又传送来远方隐约的渔歌唱晚。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如果这样的夏天你正在思念某一个人呢?你脱下宽袍广袖,只穿着里面的短打小衣,光着腿脚,怀着甜蜜忧伤的心情,毫不犹疑地踩进淤泥和杂草,踩过乱石丛生的险滩,不辞辛苦的涉过江去。你涉江去对岸的目的只为采一朵芙蓉,采一朵芙蓉的目的只为送给远道的她或他。这样的冒险,你愿不愿意呢?
其实我只是在阐释一首与芙蓉花有关的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以乐景写哀情,用词清浅却含蓄不尽余味悠长,古人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意境有多美好!
拂曙起来人不解,只缘难放惜花心。花儿太美,所以这世间留下太多美好的与花有关的诗句。
花是文人骚客笔下常见的吟咏对象。花可吟,可诵,可入诗,还可入酒。其实花的用途广泛,不仅仅是可供文人雅客吟诵观赏佐酒,还有很多实用价值。花可吃,可酿酒,可入药,还可制成胭脂和唇膏点染女性千娇百媚的生活。
把花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的当数《红楼梦》。这部书里,贾宝玉护花,林黛玉葬花,薛宝钗吃花,史湘云眠花,刘姥姥大醉后簪花。其他女子呢?种花,采花,送花。还用从花里提炼出来的茉莉粉、蔷薇硝、玫瑰露打扮自己。警幻仙子更是把花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她能把名山初生的奇花之精华加上宝林珠树之油制成香,名为“群芳髓”,又能把仙花上的宿露烹煮成茶,名为“千红一窟”,更能把百花之蕊和万木之汁加麟髓凤乳酿成美酒,名为“万艳同杯”。好个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既隐喻了红楼里众多女性的悲惨命运,也体现了作者理解女性、尊重女性、同情女性的人文主义精神,在两千多年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这种思想尤为振聋发聩难能可贵!
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念,生生死死由人恋。这世间万事万物,只要是美好的,都令我心生万千欢喜。
自幼生长于深山,时代的印记、知识的贫乏和物种的单一使得我对花儿的了解相当有限。上高中之前,我只认识桃花杏花映山红和金银花野菊花,还有母亲种在菜园里的桔梗花。桔梗花单瓣,形美,颜色蓝紫,美得比一帘幽梦更像一帘幽梦。母亲还种马齿苋、百里草,这些寻常的花儿在夏日里迎着阳光怒放,给我们清贫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欢欣。
上高中之后,学校旁边有大片的油菜花和梨花。
学校在农村,离家一百余里。只有两栋教学楼,另有几排平房做教师和学生宿舍。学校有围墙但没大门,任何人都可以从这里自由出入,民风淳朴的年代,也无人会考虑到这样无拘无束的校园会有什么安全隐患。于是,几场春雨过后,无拘无束无所不在的风就给我们带来了围墙外梨花和油菜花的信息。
围墙外数十步有大片的梨树,号称梨园。梨园里住着三四户人家。春天来时,梨花若雪,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景象应该是很壮观的吧!奇怪的是,我对春天的梨花只有一点模模糊糊似是而非的印象,却对冬天梨树黑黢黢、光秃秃的树枝记忆犹新。这些树枝铁骨铮铮寒气森森,横着长的,像横空出现的强盗要把行人劫掠一空;竖着长的,像长矛也像利剑,肆无忌惮狠狠地刺向冬日昏黄的天空。野蛮生长的梨树,多像我黑暗荒凉满目疮痍的青春!
梨园旁边是大片的油菜花地。春天来时,金碧辉煌的油菜花无边无际地铺展,给捧着书本徜徉其间的我们铺一个前程锦绣的美梦。等到花谢结荚时,一股难闻的气味在空气中扩散,又狠狠击破了我们之前前程似锦的美梦。
这就是青春吧。生于七零,我狼奔豕突狼狈不堪又苍白匆促的血色青春。
都说长沟流月去无声,其实,没有伤痕的青春,都不是真正的青春。
如今的我,已是人到中年两鬓霜华。闲暇时听一曲云水禅心,看一看窗前花开花落,望一望天上云卷云舒。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侍弄窗前花,珍重眼前人。上奉父母,下抚儿女,悲欢寻常,宠辱不惊,这才是中年人的真实人生。
(储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