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的脚步刚落,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侵袭了皖西大地。作为裕安公安队伍中的一员,我受命与分局战友一道奔赴抗疫前沿,并于第一时间到达此次疫情的重点封控区—苏埠镇。封闭之初的苏埠镇正值疫情高发期,大量的新增确诊病例和密接人员需要流调、隔离、转运,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给防疫工作带来极大压力,如何有效遏止疫情蔓延势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尤为迫切、重要。对此,在区政府驻镇指挥专班的安排部署下,迅速成立了由公安民警、镇村干部和志愿者组成的党员冲锋队,在抗疫中全面推行“1+2+3”作战工作法,通过以治促防、以控为要,推动苏埠片区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聚焦“1”个重点战场。苏埠镇作为我市西南部的经济、交通枢纽,具有人口密集、手工业发达和商贸繁盛的地域特点,镇域内人、车、物等要素流动频繁。疫情发生后,在合理安置人员的同时,及时以空间切割方式斩断疫情外流通道成为当务之急。结合该镇人文、地域情况,防控工作组认真查找每一处隐患缺口,设置警戒点、隔离带,实行全天候值守,严格落实“只进不去、足不出户”的静态化封控措施,严防风险传入、溢出。期间,市、区两级公安机关共计投入300余名警力、40辆警车,参与包括苏埠、城南在内的重点封控区执勤、管控工作,累计劝返各类人员14000余人次,批评教育2000余人。
抓好“2”元防控要素。一是抓好从严执法,确保管控不失位。静态管控通告下发后,绝大部分居民能够服从防疫安排,积极配合核酸检测、流调等工作。但也有极少数人员无视管控规定,私自外出与他人聚集,甚至公然冲闯管控卡点,对防疫秩序造成严重影响,对此,在充分固定事实、证据基础上,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严厉打击,确保特殊时期社会治安大局稳定。4月4日以来,全区公安机关共受理涉疫行政案件84件(在办10件),治安处罚累计80余人。二是抓好人性化服务,实现“瘟疫无情人有情”。民警会同志愿者对各村老幼病残群体和特困群体进行全面摸排,为居家人员送上必备物资,为生活难以自理人员提供亟需的服务保障,想方设法解除群众后顾之忧。同时,积极协调相关单位调配隔离点,妥善解决密接及相关人员食住问题,在严控病毒扩散的同时,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疫情发生以来,在苏埠、城南等封控重点区内,分局党员民警累计下村970余次,解决群众求助670人次,解答群众疑问2800余人次。
落实“3”项核心任务。一是抓好精准流调。流调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直接关系到疫情防控大局,对此,分局将大部分骨干警力投入到流调工作中,要求对指挥部下发的数据进行24小时实时核查,确保密接人员及时隔离、风险隐患及时排查发现、群众生命健康及时得到保护。4月4日以来,分局民警共参与流调各类人员1300余人次,电话跟踪服务重点人员6500余人次,通过核查发现并解决问题700余例。二是抓好安全转运。针对专用车辆运力不足的客观情况,指挥专班克服争取外部资源支持,从外市紧急调集负压车和救护车共30余辆,为确诊患者和密接者及时得到治疗和隔离抢占了先机。在人员转运过程中,严格落实安全防护措施,避免疫情在转运过程中扩散、蔓延。截至目前,共完成确诊、密接人员转运治疗和隔离1000余人次。三是全方位巡控。在抓好流调、转运工作同时,将机关、派出所民警分组编队,对镇内各村组防控点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不稳定因素。为了防范漏管失控问题,参战民警几乎没有时间休息,匆匆吃口饭便要回到岗位,加班加点工作一夜后次日接着执勤成为常态,正是这样高强度、地毯式的巡逻、防控,使苏埠疫情形势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改观,并最终实现社会面清零的预期目标。
[工作心得]引发此轮疫情的奥密克戎病毒具有很强的生存力、传播力,在疫情中心承担巡控和隔离转运职责的公安民警,时常要近距离接触感染者和密接者,即使身着防护服也无法彻底阻断病毒感染。风险无处不在、瘟疫一触即发,然而肩负的使命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畏惧和犹豫,疫情在前,全体参战民警时刻坚守阵地,誓与苏埠人民共进退。实践证明,每次区域性疫情的出现,都是对社会应急体系架构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的深刻考验。要成功化解疫情危机,必须坚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根据预案迅速启动应急处突机制,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和自我奉献精神,在科学指挥、精准施策和高效协作之下,形成党员带头冲锋、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强大工作合力,为有效应对突发疫情奠定坚实基础,进而实现抗疫斗争的全胜完胜。
(毛俊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