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青山,草长莺飞,春意盎然。为了迎接第27个世界读书日的到来,4月21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云朗读”竞赛活动,在省青山监狱宽敞明亮的罪犯集中教育中心拉开帷幕。
昔日文盲与法盲,今朝争做读书郎
本届“云朗读”竞赛活动,以“昔日文盲与法盲,今朝争做读书郎”为主题。与以往读书活动不同,本次参赛选手“很另类”,他们的文化程度一栏填写的都是“文盲”,只有一部分人已经脱盲正在参加小学班学习,改变了过去每届读书日都是从各监区选拔优秀选手参赛,始终只有极少数人参加的惯例。在监区兼职文化教员的带领下,这些选手们登上朗读者的舞台,开启了他们高墙内的人生“首秀”之旅。
小学未毕业罪犯李某略带紧张地说:“长这么大,自己还是第一次登上舞台,第一次朗诵,监区警官为我选取朗诵作品,并逐字逐句教我练习,还制作了朗诵背景。”
亡羊补牢犹未晚,识字不怕刑期短
青山监狱作为典型的短刑犯监狱,每年入监和出监的罪犯都有上千人次,很多短刑犯入监之日就是开启出监教育之时。为了解决文盲和小学未毕业罪犯的文化教育问题,青山监狱坚持从实际出发,不一味去追求脱盲率和获证率等漂亮的数据,而是本着“能多认一个字就绝不少教一个字”的实用原则,对文化程度低、剩余刑期短的罪犯实行无差别对待原则。
只要健康状况允许,一律参加脱盲教育和小学教育。文化教育以监区罪犯宣鼓员为兼职文化教员,以互监组为单位,实行“一对一结对子”,逐人落实文化帮教,直至刑满释放前一天。经过同犯之间持之以恒的“传帮带”,经过监狱定期考试考核和不断激励,有不少“斗大字不识一升”,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睁眼瞎”,也渐渐能够睁开眼睛看世界了。
书声琅琅墨香浓,发现新我乐融融
“一花独放不是春”。青山监狱在加强罪犯文化教育时,不仅没有忽略文盲等低程度文化罪犯,而且将他们作为文化教育的重点。为了克服疫情防控不能跨监区开展活动的困难,采取各监区分别拍摄再集中进行剪辑进行评比播放的办法,让很多文盲、法盲罪犯第一次通过麦克风听见自己的声音,第一次从电视机里看见自己的形象,那种忽然发现崭新自我的兴奋和喜悦,溢于言表,发自内心。
现场采访中,一名刚刚脱盲的“朗读者”激动不已地说:“像自己这样一个‘睁眼瞎’,入监时已经63岁,连名字都不会写。后来监区警官安排一名同犯给我“开小灶”,从三天认识一个字到一天认识三个字,现在自己已经能勉强读书看报写家信了。今天上台表演背诵了古诗《春晓》,要是让自己家人看到,他们一定会惊掉下巴”。
此次读书日“云朗读”竞赛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启迪效果,也更加坚定了青山监狱从监狱工作实际出发,创建行之有效的具有青山特色的短刑犯文化教育模式的信心和决心。
(邢世兵 刘伟 徐霞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