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忆峥嵘,鳞潜宇翔续新篇!”4月27日,马鞍山检察机关在龙港码头举办公益诉讼长江渔业资源生态修复基地揭牌仪式暨花山区公益诉讼增殖放流活动。
当日上午10时许,满载鱼苗的大货车来到增殖放流点,通过粗大的导流软管,价值31万元的16万尾白鲢、黄鲢、鳊鱼鱼苗投入碧波荡漾的长江。
据了解,增殖放流是用人工方式向江河、湖泊等公共水域放流水生生物苗种或亲体的活动,可补充和恢复生物资源的群体,改善生态环境。按照“谁破坏,谁修复”的生态资源修复机制,此次增值放流款项来自非法捕捞案件中被告人缴纳的渔业资源经济损失赔偿和生态修复费用。
“我们在打击犯罪的同时使受损害的生态环境资源得到及时、有效的修复和补偿,实现惩治犯罪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马鞍山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朱边疆在致辞中说道,此次活动紧扣马鞍山全面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主题,全市检察机关主动尽责、担当作为,持续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以“我管”促“都管”,汇聚长江保护合力,共同构建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立体防线,努力形成多赢双赢共赢的良好局面。
马鞍山市检察公益诉讼长江渔业资源生态修复基地由市人民检察院、花山区长江禁捕退捕领导小组主办,花山区人民检察院承办。该基地作为破坏渔业资源被依法追究责任履行放养鱼苗义务的转用地,同时具有生态修复和宣传教育功能,为今后全市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在长江流域开展增殖放流和生态活动提供了专业、固定场所。
当日,马鞍山市政协主席吴桂林、市政协副主席卓龙华,市检察院检察长朱边疆以及农业农村局、花山区、公益诉讼检察人员、两级法院环资审判人员、公安机关和渔政工作人员出席揭牌仪式及增殖放流活动。
(记者 李小平 通讯员 王秋忆 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