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解放战争好像离我们很遥远,没想到革命英雄却离我们这么近。”参加完“八名无名解放军烈士墓”爱国教育活动的一名学生如是说。
近日,临泉县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干警再次来到该县宋集镇“八名无名解放军烈士墓”,发现昔日荒凉萧条,长满蒿草的墓地已经焕然一新,成为了该地一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2021年6月,临泉县检察院在开展发挥公益诉讼职能,聚焦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活动中,发现位于该县宋集镇赵围孜村“八名无名解放军烈士墓”存在着管护缺位、不方便瞻仰悼念等问题。经走访调查,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途径安徽临泉,部队医院安排伤病员向东南转移。1947年腊月27日,8名解放军伤病员在途径国统区宋集镇赵围孜村黄冈时,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并杀害,当地群众将他们的尸体悄悄掩埋在宋集镇赵围孜村。解放战争胜利后,群众自发立碑纪念,后来由于无人管护、年久失修,墓地和纪念碑早已淹没在蒿草之中。
烈士纪念设施是红色资源的重要载体,保护好烈士纪念设施是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八名无名解放军烈士墓记载着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警示着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每一位革命烈士都不能被历史遗忘。据此,临泉县检察院向该墓地监管部门制发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对该烈士墓进行修缮,并加强保护和管理。
监管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积极与所属乡镇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委托专业机构设计保护方案,投入专项资金对烈士墓进行修缮。现在,庄严、肃穆的“八名无名解放军烈士墓”成为了当地单位和学校开展主题纪念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曹芸 梁哲祺 记者 聂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