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黄山发掘徽文化善治基因创新市域治理
来源:安徽法制报社 阅读量:10000 2022-04-29 10:14:57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提及黄山,除了享誉海内外的风景名胜,令人难以忘怀的还有那以粉墙黛瓦马头墙为印记的浓重徽州文化。近年来,黄山市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借古人之哲思,解今人之困惑,找准徽文化与社会治理的结合点,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实现了当地人民群众安全感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并三度捧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域全国最高荣誉“长安杯”。

乡愁凝聚乡贤回馈乡土

位于新安江畔的歙县深渡镇大茂社区,有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综治工作室——“姚顺武综治工作室”,其负责人姚顺武是大茂社区党总支书记、全国人大代表,在群众中拥有良好口碑,是当地乡贤中的优秀代表。老百姓遇到什么大事小情,总想到找他,大家亲切地称他为“24小时不打烊书记”。

2020年,工作室提档升级,逐渐形成“人大代表+综治、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的“1+5”工作格局,履行纠纷化解、信访接待等职责。截至今年3月,工作室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00余件。

乡贤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大有可为,近年来,黄山市政法部门吸纳“两代表一委员”、先进模范人物、本土能人,建立乡贤人才库,汇聚家乡英才参与乡村治理,在矛盾纠纷调处、信访案件化解、留守儿童关爱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以歙县为例,截至去年12月,该县28个乡镇选出乡贤500余名,在80多个村成立乡贤协理会,推动乡贤文化进厅堂、进课堂、进讲堂、进礼堂。该县深渡镇定潭村是新安医学的主要流派“张一帖”的发源和传承地,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结合美丽乡村和平安乡村建设,定潭村设立了乡贤馆和乡贤文化长廊,弘扬定潭历史上和现代新乡贤的事迹,促使广大村民见贤思齐。

乡贤、乡土、乡愁,构成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为了让外出经商务工人员“离土不离乡”,黄山市以“乡愁”凝聚善治力量,依托纪念徽州人文始祖“抬汪公”、祁门桃源村陈氏晒族谱、黟县西递胡氏祭先祖等活动,营造了追远倡孝,敦宗睦族的和合文化氛围。

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

今年1月1日起,保护散落在民间的徽州文书档案,将有法可依。随着《黄山市徽州文书档案保护条例》的施行,这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将通过法治轨道,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见证历史沧桑的古城、迎风傲雪挺立的黄山松、作为研究徽州社会历史重要依据的文书……近年来,黄山市聚焦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制定出台了一批特色鲜明、符合实际需要的“小快灵”法规,让徽风徽韵在法律的保护下更好传承。

在探索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的过程中,黄山市注重弘扬新时代法治文化,培育新时代自治文化,彰显新时代德治文化,蹚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路子。

法治为本,春风化雨促和谐。充分运用“刀尖上的艺术”——徽派“三雕”(即砖雕、木雕、石雕),将法律法规融入其中。在弄巷里建设法治文化长廊,教化乡民懂理明法,从源头避免纷争发生。开展“无诉村居”创建,实现了从历史上“徽人好讼”到如今“徽人无讼”的转变。2021年,黄山市新收民商事案件同比增幅全省最低。

自治为基,携手共建美家园。推动徽州优秀文化进课堂,举办道德讲堂,让乡村治理从“官家事”变成村民“家务事”,促进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目前,全市共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7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2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29个,其中3个村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德治为先,润物无声淳民风。各地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村史馆、名人馆、《村志》《人物志》《故事新编》等多种形式,展示优秀本土文化,实现看得见、记得住、印象深的激励教化效果。

村规民约绘就文明底色

“重科学,反邪教,不赌博,禁恶习;睦邻里,重情意,遇矛盾,讲道理……”在黄山市黄山区耿城镇沟村的法治文化广场,三三两两的村民会跟着大喇叭,哼唱起“村规民约三字经”。

这份不同寻常的三字经集合了全村智慧,通过广泛征集村民意见,召开法律征询会,听取党代表、村民党员、联村干部、辖区民警、法律顾问的意见和建议后,共同约定了公共秩序、乡风民俗、社会公德、邻里关系等具体要求,引导村民自觉规范言行。

为促进村规民约落到实处,沟村还张贴了“红黑榜”,把履行村规民约情况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组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以“孝善文化”根治村里存在的赡养扯皮、遗产纠纷、厚葬薄养问题,在化解矛盾现场因地制宜提倡孝、善、和等文化的古语新句,使村规民约入眼入心。

近年来,黄山市把村规民约建设作为推进村民自治、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整理出具有现代价值的祖训家规300余条,把具有深厚文化基因与民意基础的村规民约上升为统一遵循的地方规范性文件,与法律规范共同构建起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治理规范体系。2020年,省民政厅、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省文明办、省司法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妇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命名全省优秀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的通知》,命名优秀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共计100个,黄山市7个村和3个社区名列其中,获评总数位居全省前列。

(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徐靖 葛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