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五治”融合打造市域社会治理涡阳样本
来源:安徽法制报社 阅读量:10000 2022-04-29 14:45:37

近年来,涡阳县坚持政治为纲、法治为要、德治为基、自治为本、智治为力,着力提升市域治理能力,实现了治理难题在“五治”中破解、社会和谐在“五治”中构建、乡风文明在“五治”中引领、群众幸福感在“五治”中提升。

突出政治引领

“邓书记,请给我一个红袖章,疫情防控宣传我也想参与,党员嘛!咱得带个头!”陈大镇中心村80岁高龄的老党员韩志臣向村书记邓敏强“请战”道。

红袖标成为涡阳县春夏秋冬中最温暖的底色,活跃在大街小巷、乡村旮旯,或参与纠纷调处、或参与文明创建,活跃在邻里之间,用脚步丈量群众的幸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该县创建以党员为主体、以“邻长制”组织为依托的县镇村三级志愿者服务队伍460余支,志愿者达4.5万余人,围绕环境治理、乡村振兴、社情民意收集、法治宣传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今年疫情以来,全县2万余名党员干部下沉“疫”线。

法治服务为要

“这个文件还没请律师把关,所有文件出台必须经过合法性审查,请你尽快联系申请合法性审查,列入下次会议议题再研究。”义门镇党委书记刘兴连看到党政联席会会议议题后,作出了相关部署。

运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运用法治方式破解治理难题。该县打造法治诚信政府,建设县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形成法治服务县城半小时、乡村一小时服务圈,依托村级“法治门诊”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实现全县383 个村(社区)全覆盖,每半月顾问律师到村值班,每季度举办法治讲座,群众法治意识明显增强。2021年,该县荣获安徽省首批法治政府示范县。

德治教化为基

“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没什么值得炫耀的,我不对公公婆婆好,以后子女不孝敬我怎么办?”涡南镇董楼村董玉秀在荣获“好儿媳”称号后表示。

近年来,涡阳县注重德治,以涡南镇为例,各村每年开展好儿媳、好婆婆,五好文明家庭,“五净一规范”庭院等评选活动,引领乡风文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法治大讲堂,在企业、学校、农村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使公民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自治协同为本

“文明祭祀我赞成,买盆鲜花就挺好,烧纸放炮污染环境,还浪费钱!”“我们家办喜事十个人桌就十个菜,大家也都吃的挺好!”陈大镇王桥村修订村规民约现场,村民们各抒己见。

铺张浪费的少了,邻里之间矛盾纠纷少了,门前卫生“三包”让乡村变美了,以邻为组互相守望让邻里更亲了,这是涡阳县近年来的可喜变化。以“百姓说事点”为载体,有事大家谈、村事大家议、民事大家定,群众参与村务积极性提高了;“群众个别提事、两委干部理事、群众代表民主决事、群众跟踪评事”四步议事工作法,增强了群众主人翁意识。

智治支撑为力

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不断实现社区治安防范精准化、事件处理便捷化、数据管理科学化、物业服务精细化、民生服务个性化、特殊管理智能化;建立片邻组三长服务微信群32000余个,实现生活服务在线办理、民事问题在线咨询;开展智慧矫正,特殊人群管理实现信息化、智能化;不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等改革,“最多跑一次”事项和网上审批事项比例不断提高。

(通讯员 马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