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忠诚履职绘就 平安底色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2-05-12 16:05:09

编者按:奋进新征程,汇聚榜样力量;建功新时代,彰显典型担当。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大力弘扬英模精神,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省司法厅组织开展了“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2022安徽司法行政典型事迹展播暨年度榜样人物评选活动。即日起,本报开设“身边的榜样”2022安徽司法行政系统典型人物事迹展播专栏,持续刊发典型人物事迹,全面展示司法行政队伍良好形象,不断激发广大干警奋斗热情和担当精神,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忠诚履职绘就 平安底色

人物名片:

杨晨,男,1988年生,中共党员,现任安徽省九成监狱管理分局第十四监区党支部书记、政治教导员。

所获荣誉:

2019年,被省司法厅记个人二等功。

▲杨晨面向服刑人员开展个别谈话。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基层工作的真实写照。一直在监区工作的杨晨好似那一根“针”,引好监狱工作方针、政策的“千条线”,织就高墙平安的美丽画卷。这根“针”所串起来的情,融入那一个个新生故事中。

知责于心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监狱工作的节奏。凝心聚力共抗疫情,保证防疫安全和监管安全,成了当务之急。在此关键节点,杨晨积极发挥监区“主心骨”的作用,主持召开内设监区专题会议,结合实际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病犯摸排、重点环节管理等任务,梳理得清清楚楚,让原本有些迷茫的监区同事,对于下一步工作有了明白的“坐标”。

▲杨晨在示范整理内务。

为了最大程度降低疫情防控对教育改造的影响,杨晨在监区组织开展“手绘文化墙”活动,让一些具有书画专长的服刑人员乐在其中,利用监内空间展现书画作品,丰富了精神文化活动,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改造氛围;通过宣讲政策、播放电影《中国医生》等方式,引导服刑人员理解配合疫情防控措施,让教育有深度、有温度。与此同时,他针对服刑人员普遍关心疫情发生地的家人健康,组织拨打亲情电话,缓解他们思乡念亲的情绪。

担责于身

“他能陪我去医院,让我感到特别温暖。”一提及那次就诊经历,民警张燕伟总要对杨晨说上几声“谢谢”。2021年9月,张燕伟在执勤中突感身体不适,杨晨发现后,当即联系一位医生朋友,并送张燕伟前去医院诊治。

杨晨与同事们之间温暖的小故事,可谓数不胜数。天气变换,民警的执勤衣物有没有配套,杨晨会及时关注;思想波动,有些民警遇到一些困惑,杨晨会主动与他们谈心交流。

他总是尽可能为其他民警分担工作压力、消除生活顾虑,可对待自己,却总是严苛。2021年5月,杨晨腰椎盘突出的毛病又犯了,疼得冷汗直冒,他却不愿意请假,执意咬牙坚持;一次,因皮下脓肿,做完手术出院,医生叮嘱要休息几天,可他却在当天就返回了岗位。

尽责于行

从警以来,杨晨苦练内功,在2017年全省监狱系统民警岗位大练兵应急处置比武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在2018年狱政管理技能竞赛中摘得第二名。

正是因为在业务上精益求精,一大批服刑人员在杨晨的教育引导下迷途知返,他成功转化30余名顽危犯,先后有10余名刑满释放人员在回归社会后,以感谢信等方式表达感恩之情。

有段时间,服刑人员傅某愁眉苦脸心事重重。对于傅某的情况,杨晨非常熟悉,其为数不多的亲情电话,都是打给叔叔。杨晨帮助傅某联系上早已改嫁的母亲,借助亲情纽带,为其改造增添动力,并指导其学习文化知识。经过持续的帮教,笑容又重新回到了傅某的脸上。

以芳华许藏蓝荣光

人物名片:

喻晓玲,女,1976年生,中共党员,现任安徽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科副科长、三级警长。

所获荣誉:

2017年,荣获全省戒毒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21年,被省司法厅评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个人。

58ecb0a9-cd87-42f9-a5fb-1b0f9dd562be.jpg

▲喻晓玲在整理扫黑除恶工作卷宗。

当厚重的铁门开启,她迈着铿锵的步伐,巡逻在钢筋水泥的围墙下。在平凡的戒毒战线,她用奋斗为青春着色添彩,把风采镌印在藏蓝色的警服中。

抽丝剥茧助力挖出“案中案”

“此案的成功告破,离不开贵单位的大力支持,管理科有关同志不厌其烦,放弃休息时间……”2018年,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收到一封来自阜阳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的表扬信,信中所言的“管理科有关同志”,正是喻晓玲等人。

当年3月,阜阳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来所提审戒毒人员刘某,案件调查取证过程中,刘某思想顾虑很重,只愿承认自身违法犯罪事实,不愿举报他人违法行为。喻晓玲觉察到刘某的犹疑,放弃休息时间,不厌其烦做其思想工作,鼓励其主动提供案件线索,最终引导刘某放下顾虑,成功协助阜阳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破获了一起团伙吸贩毒案,抓获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10多名、缴获气手枪一支。

95161324-1ad6-40f3-bb3e-2253a8e36c3f.jpg

▲喻晓玲通过所内指挥中心研判信息。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喻晓玲激励戒毒人员积极检举揭发,对戒毒人员上报的线索认真甄别核查,及时移交并逐一跟踪回访,同时利用家长学校开设扫黑除恶亲属课堂,深挖余罪线索,先后有4名戒毒人员在扫黑除恶政策宣传下,实名举报有关他人的涉毒犯罪线索。

塑统一戒毒模式“首发样板”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粒沙可以凝聚成塔底的基石。2018年,省女戒所齐心协力打造全国统一戒毒模式,喻晓玲率先垂范,和同事们一起用“5+2”“白+黑”的辛劳,换来统一戒毒模式的首发。

其后,在推进戒毒模式一体化、实体化、整体化运行中,喻晓玲在规范四期四区管理、创新回归期特色戒治、深化延伸帮扶、做实出所衔接、细化诊断评估以及执法综合管理平台创建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认真梳理总结,制定了适应基本模式运行的《行为表现考核评估细则》等关键性制度,有效提升了模式运行的规范性。

用坚韧守护着“大家与小家”

喻晓玲与爱人的组合是“军警家庭”,她是警花,也是军嫂,承受着比一般家庭更大的压力与责任。2019年11月的一天夜晚,戒毒人员马某突发疾病送到医院,当晚喻晓玲正在另一所医院陪护住院的母亲。接到同事们的电话后,她看了一眼熟睡的母亲,随即赶到马某就诊医院,了解病情、安排民警执勤陪护,一直忙到深夜1点,自己顾不上休息,又去陪伴病床上的母亲。

2020年疫情来临,她闻令而动主动请战,与爱人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抗“疫”最前线。由于疫情管控,身在老家的父母无法来到合肥,即将中考的儿子只能一个人在家,喻晓玲心中的愧疚只能通过母子俩的电话传递,“儿子,妈妈对不住你,不过,妈妈希望你理解,没有‘大家’的安宁,哪有‘小家’的团圆……”

当好政府决策的“法治把关人”

人物名片:

孙习军,男,1975年生,中共党员,现任铜陵市司法局合法性审查科科长。

所获荣誉:

2011年,获评“铜陵市优秀共产党员”。

f02b2da9-46c5-479a-b329-ee5a4e1e2822.jpg

▲孙习军(右二)与同事们就审查事项进行讨论。

顶得住压力、把得住关口,既是文本草案的“啄木鸟”,也是一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员”。孙习军的办公桌上,总是摆满了堆成“小山”似的文件,这些文件少则几页,多则上百页,而他不敢有半点马虎,切实履行着政府决策“法治把关人”的职责。

严谨细致提升审查质效

“我们力求字字斟酌,句句过关,从源头杜绝‘奇葩文件’出台。”在合法性审查中,孙习军一贯坚持内容与程序并重,对主体严重不适格、内容明显不合法,以及法定程序严重缺失的违法文件和决策事项,勇于说“不能做”;对个别表述不严谨、次要流程不规范,以及措施内容不合适的文件和决策事项,提出修改完善意见,善于说“怎样行”。多年来,铜陵市出台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及重大决策事项,没有一件被法院判决违法或被上级机关责令改正。

近三年来,铜陵市政府本级合法性审查年均超过300件,为了把好关,孙习军少不得加班加点。2020年,市司法局牵头新一轮行政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涉及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861件,市政府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766件,县(区)政府(含乡镇)及其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423件。孙习军带领科室同事连续奋战一个星期,保质保量完成了审查任务。

6939e35f-8fd6-42a7-aede-4831bbba40d2.jpg

▲孙习军在“学党史跟党走——我心中的党史故事分享会”上作交流发言。

未雨绸缪服务依法防疫

2022年3月中旬,铜陵市突发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依法防疫法治先行,孙习军迅速行动起来,集中科室人员组建工作专班,高效服务市疫情防控指挥部。

3月20日深夜,孙习军接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电话,由于交通管制,他徒步近40分钟,紧急赶往指挥部驻地,就《关于依法履行参加区域全员核酸检测义务的通告》草案进行紧张审核,保证了该通告于21日凌晨,按时对外发布。疫情防控形势刚一好转,4月4日一上班,孙习军收到市政府办紧急转来的数份暖企纾困政策文件,孙习军立即联系起草部门,查阅政策依据,审核文件草案内容,确保这份“惠企礼包”尽快落地、释放红利。

深学笃行锤炼过硬本领

合法性审查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涉及的法律领域较多、处理的法律问题复杂。多年来,孙习军始终坚持把学习作为第一任务,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工作之余翻阅法律书籍,已成为他每日的必修课。

除了个人自学,他还注重队伍培养,举办合法性审查实务培训班,指导铜陵市经开区设立合法性审查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通过“派驻人员+后台团队”的模式,向社会购买法律服务,充实合法性审查工作力量,为打开合法性审查工作格局夯实了队伍基础。

大山深处“贴心人”

人物名片:

王先胜,男,1966年生,现任六安市霍山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所获荣誉:

2014年,获评“六安市优秀法律援助律师”称号;

2018年,获评“六安市优秀普法宣讲员”称号。

4fdf6907-d9a4-4eeb-8830-58c73bded97a.jpg

▲王先胜为村(社区)法律明白人授课。

躬耕二十余载,流逝的是光阴,不变的是初心。在司法行政一线,在连绵起伏的群山深处,他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把“好事做到经常、小事做到极致”,竭力帮助山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法律问题。

群众有疑找他解

“大儿子不养我,怎么办?”“邻组修路占了我的承包地,赖着不赔偿怎搞?”“我想咨询一下,这张欠条到底有没有效?”

如何用浅显的道理解释抽象的法律,一直是王先胜不懈的追求。为了练就释法明理的本领,他自觉做到学习“在路上”、充电不停歇,千方百计练就了一身“望闻问切”的基本功,努力让前来咨询的群众满意。

自1999年起,王先胜在法律服务窗口工作已达23个年头。经常面对神色凝重或唉声叹气的咨询群众,他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重复讲解法律规定,而是保有一颗同理心,站在求助者的立场解答问题。他擅长根据本地生活经验打比方、举例子、讲道理,用最朴实、最接地气的话讲清楚说明白,帮助求助者解开思想上的疙瘩,开出对症的良方。据不完全统计,自2009年以来,王先胜共接待法律咨询万余人次,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200余件,编写法治宣传手册30余种。

a3e9d779-8dbb-4ffa-8e16-b1f49b114805.jpg

▲王先胜走进中小学校园开展普法宣讲。

疑难问题找他办

在王先胜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书法作品“法律援助利国利民”。虽几易办公场所,王先胜却一直把它挂在办公桌对面的墙上,用来鞭策自己和同事们。他说,这幅字好在笔法灵动,“法”字好像流动的水,体现公平,“助”字的偏旁“且”最后一笔横拉长,代表法律援助是政府托底的民生工程。

2019年,当地女环卫工江某某的儿子在繁昌打工期间落水身亡,事故处理过程中,江某某误以为维持秩序的警察殴打了丈夫遂上前抓扯,事后,江某某被以妨害公务罪取保候审。在审查起诉阶段,霍山县法律援助中心接受江某某申请,提供刑事法律援助服务。为此,王先胜两次坐长途汽车到繁昌办理案件。最终,此案作不起诉处理。

政府有事找他谋

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发挥所长,当好参谋。王先胜受聘担任霍山县委法律顾问,对县委重大决策进行法律论证、提供法律意见,为处置涉法涉诉案件、信访案件和重大突发事件提供法律服务。

此外,王先胜还多次连任县政协常委,其在任期内调研撰写的“依法规范融资市场秩序,加快推进诚信霍山建设”“创新养老方式 ,展养老产业”两份大会议政发言,受到县委政府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认可。2022年1月,王先胜撰写的《<民法典>完善代位继承制度对乡村治理影响和对策》一文,被安徽省法学会评为2021《民法典》主题征文活动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