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苗老集镇谷堆村,从今年1月开始,聘请3名本村已退休的村干部,成立调解办公室,专门负责民事纠纷调解工作,对本村的稳定起到关键作用。
谷堆村是个7500多人的大村,共有20个自然村,民事纠纷时有发生。去年底,新一届村“两委”上任后,由于他们年轻且女同志较多,调解民事纠纷的经验不足。加之现在农村工作特别忙,而调解民事纠纷是个细活儿,既占用了村干部大量时间,又未全部达到预期目的,使稳定工作一度困扰着这个村。
新上任的党总支书记温凯深知:百姓之事无小事,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于是同村“两委”研究,决定聘请本村3名富有民事纠纷调解经验、工作热心、群众信服的退休村干部,成立调解办公室,专门负责民事纠纷调解工作,把村干部从较多的民事纠纷调解中解脱出来,一心一意抓好其他工作。
他们的做法是:无论哪个自然村发生民事纠纷,首先由该村包点干部和村民组长立即调处。对调处有困难的,写出书面调处意见,由村“两委”会同调解办公室人员研究出调解办法,然后交调解办公室负责落实,并做到档案齐全规范,妥善管理。
自从调解办公室成立后,3名老同志便一心扑在民事纠纷调解工作上,他们不计报酬,辛勤工作,经常下村调查走访,了解案件实情,做好详细笔录,针对具体案件,研究调解办法,把一起起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共成功化解纠纷21起。老支部书记陆井堂说:村里经费紧张,我们工资少些无所谓,反正在家也没啥事,在这里发挥余热,既能帮助村里工作,又可以老有所为,感觉很充实。
农村中承包地和宅基地方面的纠纷最为广泛,每当调处此类纠纷时,他们必须实地丈量,然后对照土地清册,不厌其烦、三番五次地调处,做到公平公正,化干戈为玉帛,让人口服心服。今年1月的一天,为调处荒南自然村两家的承包地纠纷,他们冒着严寒,一大早就在那两块麦地里量来量去,寒霜打湿他们的棉鞋,竟浑然不知。经过连续3天的调处,终于成功化解这起纠纷。
对于比较棘手的纠纷,他们便学习运用“枫桥经验”,走群众路线,让群众自己处理自己的问题,收到良好的效果。据了解,他们现在正在调处东陆自然村的一起土地纠纷,也是运用这一法宝。
由于谷堆村调解办公室人员的有效工作,使本村今年赴各级的信访量全部为零。真正实现了所有民事纠纷不出村,并使村干部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抓好疫情防控、环境整治等工作,受到领导和群众的好评。(刘泉 记者 聂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