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普法活动真好,我文化不高法律书我看不明白,画成这样的画报,我都能看懂了!”5月27日上午,一位老人拿着以通俗易懂的漫画为主的民法典宣传册开心地说。这样的场景发生在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犁桥村,这也是该区进村入户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的一个缩影。
“八五”普法开展以来,铜陵市义安区认真落实全面依法治区各项目标任务,以服务大局发展为主线,以落实普法责任制为抓手,创新“接地气、有人气”工作方式,将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八五”普法稳步开局,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创新形式 法治宣传更有温度
该区在普法工作中注重工作机制、工作形式的创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法治文化和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等的全面融合。
乡镇干部贴近群众,是基层工作的主体和基石,如何让乡镇干部用群众一听就懂的语言向群众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法律政策,让政策得以准确、及时“进村入户”,义安区出了新招。该区创新性地在乡镇政府会议室开办“午间课堂”,即在每个工作日午间,开展时长半小时的法治课,邀请各单位工作人员、党校教授、律师轮流开课,讲授宪法、民法典、行政执法法等与政府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这一创新让广大乡镇干部成为移动的普法宣传栏,普法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依靠乡镇干部只是该区其中一个做法,“老百姓愿意听、听得懂、用得上,普法的效果才能体现”,该区农业人口占比较大,考虑到农村普法情况不同于城市,该区瞄准不同时间段,靶向重点人群开展法治宣传。今年春节期间,该区组织“书法大咖”在各司法所为群众现场书写法治春联,活动中普法志愿者挥毫泼墨,围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主题,结合法治文化及当地民俗等元素,为群众送上新春祝福,营造春节期间法治宣传氛围。在小满春耕时节,该区组织普法志愿者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在村头巷尾设置法律咨询台,发放法律宣传册、宣传画,分发特色法律宣传品。同时,法官、检察官、律师为村民们答疑解惑,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宣传便民利民政策,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考虑到农村留守老人较多的特点,该区普法讲师团连续两年开展为期一周的以家庭赡养与扶养、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优待为内容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知识讲座,覆盖全区各乡镇,获得群众极大好评。乡村大礼堂播放法律公益宣传片,吸引众多村民前来参加。
拓展渠道,法治宣传更有精度
“大家知道遇到校园霸凌该如何处理么?”这是近日该区组织律师到新桥小学开展法治主题讲座上的一幕。铜陵众佳律师事务所律师刘长峻结合具体事例,以案说法,向同学们解读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并详细解读了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引导未成年人学会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也给未成年人预防、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远离违法犯罪打了一剂预防针。在现场互动环节,学生们积极回答提问,频频举手发言,在与律师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和巩固了所学的法律知识。
普法从娃娃抓起,该区始终坚持深入校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积极推进青少年学法,培育青少年法治信仰。在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组织职能部门常态化开展全区域法治教育的同时,该区还组织律师、公证员等专业力量深入校园,将法治教育与未成年人保护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防欺凌教育等相融合,开展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法治教育活动,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法治课堂氛围尤为浓厚。
不仅是针对青少年群体,该区也始终坚持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宣传先行。在常态化开展法治进企业活动,深入车间厂房大力宣传惠企便民政策,为企业和商户提供政策咨询和答疑服务的同时,还依托该区“政商沙龙”平台,设立“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专场”,组织行政负责人、法律专家通过与企业家代表面对面交流,宣传民法典、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政策,零距离倾听企业家心声,为企业现场解决生产、发展上遇到的政策、税务等方面的法律问题,进一步助企纾困,营造政企同心共谋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
打造阵地 法治宣传更有力度
“八五”普法启动以来,铜陵市义安区在全区范围内选拔80名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高、语言表达能力强、热心于宣讲工作的年轻干部组建“平安法治教官团”,采用“点单式宣传服务”,全面构建平安法治讲坛宣传教育工作体系。“平安法治教官团”的组建只是义安区打造法治宣传软阵地的一方面,近年来,该区不断发挥群团组织在普法中的作用,推动普法志愿队伍服务常态化、制度化。10名公、检、法、司干警和执业律师组成得“八五”普法讲师团,175名青年人为主力的“八五”普法志愿者队伍,27名“一村一法律顾问”,1697名乡村“法律明白人”,让专业化队伍成为法治宣传至关重要的软阵地。
硬件建设同样硕果累累,在风景秀丽的铜陵天井湖畔,义安区法治文化长廊正不断吸引市民驻足观看。法治文化长廊是义安区普法硬件阵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创新,其依托广场原有的“墙”“廊”“亭”“栏”等设施,制作了以宪法精神、法治典故、法治人物等为主题的宣传展板,或陈列在廊亭内,或镶嵌在廊道旁的柱子上,与原有的景色、设施和谐一致,相得益彰。阵地建设扩大了普法工作的张力和渗透力。近年来,义安区不断投入资金完善阵地建设,在全区各村(居)、学校、企业积极打造法治文化广场3个、法治文化长廊4个、法治文化公园2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个、法治文化墙15个、法治道旗21个,法治图书角和法治宣传栏全覆盖,在建小广场1个,建设这些群众随处可见、触手可及的硬件阵地,能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
“群众在哪里,法治宣传服务就要跟到哪里。”不仅在线下,在线上,义安区也紧跟科技发展,积极探索创新普法工作路径,结合新媒体快、短、精的特点,做优做强新媒体普法,推进全民“网络时代”在法治宣传领域实现新作为。除开设报纸专栏《法治园地》,电视专栏《法治义安》,全区各单位积极适应全媒体时代社会公众需求,开通抖音、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不断扩大普法宣传影响力,促进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增强普法受众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使普法更为群众喜闻乐见。今年以来,“义安普法”微博阅读量截止目前共计90万次,多媒体普法受教育面达150万人次。
法润义安,“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理念已然深入人心;法治花开,全民守法的氛围必将集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助推现代化美好义安建设新发展。(缪杨帆 程缦 记者 江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