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坚定不移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今年来,黄山市交通执法支队以“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为抓手,以“抓铁有痕”的力度和“踏石留印”的韧性改进工作作风,紧紧围绕“一改两为”,践行“执法为民”服务,创优营商环境。
强化执法效能,着力形成“好作风”。优化作风建设:紧密当前疫情防控、“双招双引”等重点工作,以“能力作风提升年”为契机,坚决整治群众诉求“不作为、慢作为”和机关人员“慵懒散”问题,一体推进“三不”机制,在系统内开展“三示”教育,打赢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久战,促进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建立联系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各联系1-2个区县,每个区县选取1-3个基层执法站所、1-2家相关企业和1-2个党支部,深入基层做好各项政策、决策部署宣传贯彻,督促指导联系单位、共建支部推进整体工作,真正把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的要求和举措落到实处。提升素质水平:结合交通运输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加强交通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分批次开展交通运输执法人员法律法规知识测试,完善内外部联动机制和省际、市际、毗邻、区域内治超及水上联动联勤机制,认真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统一执法文书格式文本,依托科技信息化平台,创新“互联网+执法”模式,常态化长效化提升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服务水平。
转变执法理念,着力免罚“好通道”。柔性执法有温度: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在全省交通运输领域推行轻微违法行为免予行政处罚清单和告知承诺制的通知》精神,坚持“依法监管、教育引导、过罚相当、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大力推行轻微违法免于处罚模式,有效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让说理式行政执法越来越有“温度”。跟踪回访有力度:自推行轻微违法免于处罚模式以来,共办理轻微免罚案件8起,并成功办理全省首例轻微违法免于处罚案件,把贯彻落实轻微违法行为、首违免罚作为提升行政执法能力的重要措施,实施轻微违法行为首违免罚及告知承诺制,通过正向引导企业和公民自动、自觉遵法守法,实现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在做到维护市场公平秩序的同时,也切实保护了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优化服务环境,着力打造“好平台”。推动监督服务热线转型:“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热线,是广大人民群众表达意愿心声、反映利益诉求、参与行业治理的重要渠道。自12345、12328热线“双号并行”以来,从“打得通”“接得了”向“办得好”高质量转型,成立热线工作中心,实行7*24小时“不打烊”,轮值全天候处理工单,确保第一时间对诉求进行受理、分解、回复。一季度,实现办结率100%,回访率100%,满意率100%,全省排名第一。推动信用交通惠企:全力探索推行信用修复制度,安排专人专职线下修复,主动指导企业实施在线修复,为失信主体提供专业指导和答疑解惑,协助28家企业完成修复,帮助企业纠正失信行为,提高信用修复率。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为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行业营商环境,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我支队领导带队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以“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为契机,调研走访道路运输企业8家,听取意见建议9条,为企业纾困解难提供渠道保障;联合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查处网约车线下揽客、“黑车”喊客拉客等非法营运行为17起,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道路运输市场经营秩序,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公平环境;组织深入南方水泥、华腾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等交通运输企业,宣传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公路法》等,发放宣传资料710余份、现场讲解19次,为企业知法守法提供法律保障;常态化部署交通执法安全工作,检查生产经营场所198家,处理各类道路运输违法违规行为案件196起,为企业安全生产筑牢安全屏障。(孔令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