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萌芽状态,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5月12日,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法院围绕物业纠纷类案件在诉前调解和审判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精准发力,推进“诉源”、“执源”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诉源”“执源”治理工作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化的重要抓手。截至5月11日,该院共受理民商事案件2579件,其中物业服务类案件占541件,占比21%,呈逐年攀升态势。该院与物业主管、物业协会、社区等多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强化协作配合,共同努力构建社会广泛参与、多方联动、和谐共融的“诉源”“执源”治理工作立体化格局,明确各方职责任务,确保工作落地生根。
创新工作思路,打造“诉源”“执源”治理“贵池模式”。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成立物业服务类纠纷案件专业调解工作室,逐步建立矛盾纠纷化解一体化调解中心,引入专业调解人员,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能力和工作质效,构建起对接顺畅、衔接有力、治理有效的诉源治理模式。
紧抓部署落实,增强“诉源”“执源”治理实效性。压紧压实责任,明确各部门在诉前调解、诉中审理、诉后执行阶段具体工作任务,加强与联动单位对接,建立协作机制,根据联动单位需求,在部分小区试点法官工作室或法官志愿岗,积极配合进行普法宣传,推进矛盾化解,将大量纠纷化解于诉前,切实转化诉源治理工作成果。
加大分析研判,助推物业公司和业主良性互动。根据立、审、执情况每季度召开分析会,对管理问题较多的物业公司发出司法建议,督促其改善物业服务,推动物业公司提升服务质量。对无法定理由拒不缴纳物业费用且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业主,加大司法惩戒措施,促使业主积极主动缴纳费用。该院将定期发布物业服务类典型案例,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确保“诉源”“执源”治理工作优质高效运转,为池州市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提供精准的司法服务。 (贵池区人民法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