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西藏山南市司法局在池州市挂职干部一行6人在当地市、县司法局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东至县东流镇红叶村考察学习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和善治乡村工作。
山南市司法局在池挂职干部负责人咪玛扎西、边巴卓玛一行首先参观了红叶村法治文化公园和法治长廊,详细了解了法治长廊设计理念以及内容构成、日常维护情况,听取了红叶村法治文化阵地情况介绍,双方并就加强法宣阵地建设与普及法律知识、提升村民法律素养还有善治乡村工作等进行了交流。
作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的红叶村为推进依法治村工作落实,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借助村部相邻的舜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长长的院墙、村民文化活动广场、人行步道等基础设施,投资30余万元,建成红叶村法治文化长廊,成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法治文化长廊以传播法治理念、教育干部群众为主要功能,集提升省级美丽乡村品位、方便群众休闲、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等功能于一体,长廊建设长度约1200米,涵盖了法治形象卡通造型,法治漫画,法治故事,宪法的历程等实用性较强的内容,言简意赅,老少皆宜,让群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在表现形式上讲究“多样性”,长廊和公园通过富有美感的卡通造型、展示装饰等艺术手法把法治文化和现有的公园设施相融合,形式丰富多样、趣味性强。
在红叶村荷叶塘中心组,挂职干部咪玛扎西、边巴卓玛一行着重了解村、组法治宣传活动开展、法治阵地运用及法治文化建设推进等工作开展情况。
红叶村2020年被县里授予“乡村振兴示范村”,2021年6月被池州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2022年3月被省里评为“安徽省首批50个‘三变’改革典型示范村”。全村现有居民479户,人口1809人,辖18个村民组。是个多民族居住村,有汉族、回族、壮族、朝鲜、彝族等民族。村党总支下设三个支部分别为荷叶塘支部、倒沥沟支部和红瓦屋支部。现有党员83人。村两委干部6人,新招聘后备年轻干部2人。村里主导产业稻虾、稻渔、虾藕综合种养,生态大米、葡萄采摘园、麒麟西瓜、瓜蒌、大棚蔬菜等,2021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35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3万元。近年来,红叶村围绕法治创建、“八五”普法规划要求,在东至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东至县司法局的指导帮助下,按照东流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不断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精细化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要求,有效营造了村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风气。连续多年村里刑事犯罪零记录,被县、镇评为“六无村(居)”、“平安乡村”。
通过听取介绍和实地考察,西藏山南市司法局在池州市挂职干部一行对红叶村创新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红叶村的法治文化建设思路清晰、成效明显,既符合东至县的本土历史文化,又满足了村民朴素的文化需求,相得益彰、寓教于乐,让群众每到一处景观都能学到法律知识,措施实在、成效扎实,在池挂职学习结束后,红叶村的做法将在美丽的青藏高原山南市乡村落地、开花、结果。(汪国彪 金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