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6月9日省政府召开的 “暖民心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了让老年人老有所学所乐,我省正式发布《老有所学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学校,允许各单位在职人员、退休职工等到老年学校兼职任教,力争到2025年,覆盖省及所有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老年教育体系的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省教育厅厅长赵振华介绍,预计到2025年,全省常住老年人口将突破1431.1万。按照《方案》要求,我省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要占常住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到2025年全省将有430万常住老年人口参与学习教育活动。《方案》分别提出2025年、2023年和2022年的长期、中期、近期目标任务。2022年,全省老年学校新增学习人数30万人左右(线下25万人左右),老年人参与学习教育活动总人数达到170万人左右(线下100万人左右)。至2023年,新增学习人数110万人左右(线下95万人左右),老年人学习总人数达到250万人左右(线下170万人左右)。到2025年底,全省老年学校新增学习人数290万人左右(线下学习255万人左右),老年人学习总数由140万人达到430万人左右(线下330万人左右)。覆盖省及所有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老年教育体系的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为实现2025年的最终目标,《方案》提出在老年学校扩容方面,通过整合现有闲置资源、盘活省内高校资源等渠道,扩大老年学校办学场所供给,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学校,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允许各单位在职人员、退休职工以及高校艺体医学类学生在符合有关规定、不影响本职工作或学业的前提下,到老年学校兼职任教。依托老年大学、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社会各类人员组建和培养一支符合老年学校办学需求、相对稳定、以兼职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为保障《方案》目标举措“能落地”,我省将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鲍习生表示,将各级政府举办的老年大学(学校)办学经费、专项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对改建的公办市、县、乡、村四级老年学校,按财政供给渠道一次性分别给予不少于30万元、20万元、10万元、3万元的改造建设补助。我省还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出租闲置国有资产等措施,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学校。鼓励支持各地开发增设公益性岗位,向高校毕业生购买服务,到老年学校任职。依托安徽开放大学,改造升级省级老年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省级老年教育资源中心,所有市、县(市、区)均建立网络学习子平台和资源分中心,推进老年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记者 张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