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李向东:从电脑“门外汉”到“全国公安情报专家”
来源: 阅读量:10000 2022-06-22 15:06:10

从警18年来,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5次,“清网行动”先进个人、全国公安机关110工作成绩突出个人、全国公安情报专家。今年5月25日上午,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隆重表彰近5年来在各项公安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他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他是泾县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主任李向东。

不会打字的公安部情报专家

2004年,李向东通过公务员招录考试考入泾县公安局,并被分配到大山深处的茂林派出所从事内勤工作,正当满心壮志准备大展拳脚时,内勤室内的一台电脑却让他无比挫败。

原来,在农村长大的李向东几乎没接触过电脑,打字都十分吃力。上班第一天,短短几页报告,他只会用两根手指在键盘上一个个找,一个个敲,从早晨敲到了深夜,却因为不会保存而致使整个文档丢失……

当晚,李向东彻夜难眠:“我连打字都干不好,我还干什么警察?”从那以后,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好电脑。工作闲暇时,他对着报纸上的通讯消息练习打字速度,下班回家后,他又抱着买来的电脑操作书籍埋头苦读……四年时间,他从原先的“一指禅”敲键盘到十指盲打,从“门外汉”到熟练运用各种电脑软件,并逐步成长为全局知名的电脑操作能手,他也因此被调入泾县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工作。

来到情报指挥中心工作后,李向东发现熟练使用电脑只是情报指挥民警的基本技能,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技术,他再次投身于学习的汪洋大海中,废寝忘食钻研摸索。

14年间,他结合一线实际需求,带领团队先后自主研发出县级公安《情报工作平台》,将原需四人的工作任务量压缩至一人即可轻松完成,并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十佳优秀情报平台”;在上级公安的指导下建立起全国首个县级公安情报工作室,诸多工作成效获得公安部充分肯定;研发出全国首个县级公安情报指挥车,并在安徽公安改革创新大赛中获得评为银奖……2017年5月,李向东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情报专家”;2017年、2021年两度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情报研究中心聘为研究员。

为生命争分夺秒让110更灵

2019年9月23日深夜,正在值班的李向东接外省网友报警称,有一男子(疑似泾县人)在QQ聊天群内发送自拍轻生视频,视频中该男子已经意识模糊,嘴角溢有白沫。李向东当即开展相关工作,第一时间分析出该男子家庭住址等信息,随即通知属地派出所出警救人,处警民警根据李向东提供的准确地址迅速于辖区某偏远村落的民宅内找到昏迷不醒的轻生男子,并在其身旁发现一瓶已经空置的“丁草胺”锄草剂,因民警到场及时,该男子经送医抢救后脱离了生命危险。

这次警情发生后,李向东便开始思考如何让民警在接处警时及时了解报警人家庭、个人情况等关联信息,以便服务民警高效精准处理警情。为此,李向东对整个110接处警流程进行了优化,专门设立了“666666”情报指挥服务热线和服务群,让情报指挥中心值班民警24小时响应处警民警关于信息查询、调取监控、协助研判等请求,变原先的被动接警、等反馈为主动关注现场动态、主动提供数据信息、参与案件侦查。

自情报指挥中心24小时情报指挥服务热线创立以后,该服务热线先后协助处警民警成功处置跳楼、自杀等突发救援警情30余起,参与侦破了一系列大案要案。该中心也因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全国县级情报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拒绝百万年薪只为一身警服

作为公安部情报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情报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李向东在科技信息化、大数据应用和平台软件研发方面不仅积累下了深厚实战经验,其业内名气也吸引多家上市公司向其抛出橄榄枝,并开出年薪百万的优厚待遇,却均被李向东谢绝。

殊不知高薪诱惑的背后,却是反差极大的清苦工作环境。泾县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内有一盏“长明灯”,那就是李向东的办公室,堆满档案资料和各类研发电子设备的办公室一隅,有一张破旧的小沙发,为了及时处置各类突发警情和各类试验应用运行情况,李向东每年几乎都有近300天是在这张小沙发上度过的。就是在这样的一间简陋拥挤的办公室内,李向东于近两年又先后研发出了手机扫码智慧访客系统,为单位内部安全工作的提档升级;以及操作简单的手机扫码游客入住登记系统,免费提供给全县农家乐业主使用,打破农家乐监管空白的难题……

每当有人问他为何宁愿睡这个小沙发都不愿接受年薪百万的工作时,李向东总会认真地答道:“我热爱这身警服,它无价。”潘涯磊 记者 李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