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6月24日从铜陵市公安局了解到,去年以来,该局深化公安改革,聚焦主动高效新警务,突出“共性无差别,个性有侧重”,着力打造“一警多能”实战融合新警务机制,推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升社会治安大局驾驭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铜陵。2021年,该市群众安全感、对公安工作满意度实现“双提升”,分别达96.65%、98.57%。
聚力主动高效
创新“一警多能”勤务模式
以打造主动高效新警务为引领,持续深化警务勤务机制改革,大力推进街面警务战略,在全市重点区域部位、人员密集场所,构建“1、3、5”快速反应防控圈31处。防控圈常态执行派出所、特(巡)警、交警联合巡控任务,网格化巡防,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有警处警、无警巡逻、巡处合一。
聚焦警力、警情两大重点,在现有科技信息化系统基础上,推动110接处警平台升级改造,着力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警力(PDT)、警车、警情、视频等动静资源的数据接入、“1、3、5分钟”防控圈标注,构建智能指挥调度“一张图”,推进前端智能感知体系建设,在重点场所部署前端设备2500余路,整合视频资源1.5万路,健全完善市、县区和派出所三级视频巡控机制,为一线警力配备移动警务终端,依托“聆听通讯”实时传输高清视频画面,精准感知态势、精准研判警情、精准调度警力、精准指挥协同、精准有效处置,提升警务效能。
出台“ 一警多能”实战融合实施方案,突出授权、交叉和实战“三个赋能”,明确特警、治安、交警等警种职能任务,细化接处警、执法等工作流程,打破传统的职能壁垒,实现社会面警力巡防“共性”任务“无差别”,“个性”职能“有侧重”,打造勤务融合“全能警”,做到路面街面,遇事管事、随发随处。
铜陵市公安局“一警多能”勤务机制推行以来,先后高效处置各类警情90余起,特别是“1、3、5”分钟防控圈警力围绕重大警情响应处置、救助危难群众、服务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聚力常态长效
构建“一警多能”保障体系
围绕勤务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铜陵市公安局强化教育培训。组织开展全市公安机关“一警多能”专题培训,组织跨学科组联合授课,突出“一警多能”全面开展街面跨警种交叉授权业务技能培训,培训一线警力236人。该局针对常见治安警情、现场调解、处置实战技巧、轻微交通事故快撤快处、重大交通事故秩序维护等内容,起草编制常见跨警种警情处置指引,为街面不同警种执勤提供参考,进一步规范街面接警处置工作流程。加强勤务保障。为一线巡防警力增加配备执勤车辆50辆,配齐袖标、肩灯等巡防装备430套、防暴器械950套,统一改造外观岗亭13个。
聚力整体固效
推动“一警多能”持续深化
该局强化情报搜集,做到未动先知,重点关注涉情感、债务类纠纷的重复报警,以及其他重大警情,依托传统社区警务及现代智能手段,实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强化联勤联动,做实警种融合,按照“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在主城区重点区域设置屯警点10处,推进派出所与特警、交警街面联勤联动,实行就近警力第一时间先期抵达,周边警力多点响应、梯队增援、先行先处、事后移交,打破警种固有职能权限,有效提升路面见警率,实现警务效能最大化,机制施行以来,重点区域三警种协作352次。围绕重要时间节点、辖区安保维稳、治安形势等实际,明确阶段性重点任务,并实时推送相关单位,做好重要节点疏堵保畅、维护交通事故现场秩序、协助处置群体性事件等整体协同工作,实战实效。推进“偏远”地区警务融合。针对偏远地区派出所,特别是辖区位于池州市、安庆市的铜山、安铜等“飞地”,结合实际,重点加强派出所、交管业务融合,明确辖区交通事故处理权限,先期处置、及时移交适用一般程序的交通事故,依法调解适用简易程序的轻微交通事故。治安巡逻同步覆盖农村主干道沿线、集市、学校等人流、车流集中的重点路段部位;组织警车巡查驻守、疏导交通,纠正交通轻微违法行为。着力因地制宜,推进符合辖区实际警务融合。该局还鼓励县分局在深化“一警多能”警务改革基础上,紧密结合辖区实际,推出符合本地治安、交管以及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等打防管控、服务群众“微改革”“微警务”“微创新”,形成一批基层首创经验,推动主动高效新警务不断取得新发展、实现新进步、取得新成效。(赵凯 记者 江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