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已经成为中小学生死亡的头号杀手”。这句话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真正被这句话警醒的又有多少人呢?年复一年,儿童溺水悲剧总是在每一个夏天重复着。防溺水是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的长链条,互为作用,缺一不可,必须补齐公共责任“短板”,尽快构建“三方共同发力”的“立体防护网”。
学校要担负起教育责任。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发放宣传单、知识竞赛等形式,定期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利用线上直播等形式,上好防溺水安全教育课,实现防溺水宣传教育全覆盖。家长要担负起监护责任。作为父母,平时无论多忙,尤其是到了夏季,要尽可能倾斜时间和精力,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管,重点做好放学后、周末和节假日等离校时段的监护陪伴,加强经常性防溺水安全教育,源头防范溺水事故发生。社会要担负起主体责任。加强中小学生游泳技能培训,有序推进公益性游泳场所建设,尤其要鼓励和引导开发商兴建小区游泳池,让孩子们在安全中戏水消暑。对辖区池塘、溪流、水库等水域进行集中摸排登记,逐一设立醒目的防溺水安全警示牌,为中小学生的假期安全增添一层“保护罩”。建立志愿者服务队,强化应急值班值守,提升应急处置水平。
防溺水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学校、家庭、社会”是否履行和落实了公共责任。当前,防溺水进入关键期,我们亟须把未雨绸缪的“功课”做足做好。唯有这样,才能让意外不再发生、悲剧不再重演。(曹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