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宿松 “合事点”走出乡村善治新路径
来源:杨香梅 阅读量:10000 2022-07-04 15:28:38

“远亲不如近邻,抬头不见低头见,大家有话好好说,没必要大动干戈,咱们今天就敞开心扉,把话说清楚,把理摆明白。”6月28日,在宿松县高岭乡汪冲村沈家大屋的“合事点”,宿松县司法局高岭司法所所长、人民调解员余府成和乡贤调解员正在调处一起因拆除旱厕引发的矛盾纠纷。

听罢双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余府成不急着打断,而是不紧不慢地听取双方的陈述,尊重双方的意见,并以事实和法律为依据,给出合法合理合情的调解建议,双方当即握手言和。“大多时候的争执起因就是一句话,总觉得自己咽不下那口气,说开了,也就能拨开乌云见青天了。”每天奔走在矛盾纠纷的第一线,余府成调解纠纷已越来越得心应手。今年,他更是借助“合事点”这一“微平台”,深入群众中间收集社情民意、宣传法律法规、调处矛盾纠纷、密切干群关系、倡导移风易俗,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和点赞。

2021年11月,安徽省司法厅出台了《安徽省“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指导意见》,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工作。今年,宿松县在结合地方历史文化底蕴和乡贤调解特色品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人而设、因事施策,将“百姓评理说事点”与“普调融合”“法润松兹”工程相结合,着力打造本土化的“合事点”党建工程。“合事点”党建工程建设即以党建为引领,通过设立“合事点”收集社情民意、矛盾纠纷信息、群众利益诉求,聚合社会力量、专业队伍,解决群众揪心事、烦心事、忧心事,护航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有地“合事”,打造说事主平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点”设在文化广场、集贸市场、村(居)民活动中心等人群聚集地和矛盾纠纷易发地。根据每个“合事点”建设基础,不断完善平台建设,实现“合事点”内容创新、功能多元、效果凸显。每个点均做到标识标牌、工作流程、制度职责统一悬挂,确立了建设一个阵地、培育一支队伍、形成一套制度、建有一个联心室、悬挂一块标牌、设置一本台账、配备一个意见箱、张贴一个公告栏、设立一个图书角、发放一张服务卡的“十个一”建设标准,创建了“干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的“五事”工作机制,切实将“合事点”党建工程建设打造成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平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实体平台、延伸社会治理工作的服务平台、汇聚社情民意的联系平台。

目前宿松县已依托乡村法治文化广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休闲长廊、百年古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古烽火台等现有阵地,已建成“合事点”6个。

有人“合事”,占领议事主阵地。因人而定,在每个“合事点”选聘群众威信高、掌握一定法律知识的村(居)民担任信息员,信息员由村(社区)工作人员、乡贤、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村(社区)法律顾问、专职人民调解员、“两代表一委员”“五老”等人员担任,注重发挥基层群众的法治示范作用,积极引导当地群众运用法治思维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烦心事、揪心事。

像余府成这样的人民调解员,在宿松县有1千多名,他们“望闻问切”“把脉问诊”,奋战在基层社会治理的第一线。

日前,在宿松县陈汉乡广福村的“合事点”上,摆放着一张八仙桌和十余条板凳,现场围坐着一群从屋场、田间地头赶过来“听课”的80余名群众。原来是宿松县司法局组织的普法志愿者前来“合事点”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普法志愿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点解读了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政策,针对农村地区容易发生的诈骗案件,普法志愿者对一些常见的诈骗手段和方式进行了认真剖析,就个人信息保护以及遇到诈骗时如何筑牢防骗意识和安全处置予以了一一解答。活动结束后,普法志愿者还现场解答了部分群众的法律咨询。

“这样的普法课堂今后要多多开设,我们现在不愁吃不吃穿,就是文化和法律知识懂得少了点,今天听了志愿者们的普法课,我们大家都说好,管用!”一名群众意犹未尽地告诉笔者。

“现在,村里邻里之间有啥矛盾,我们都喜欢到‘合事点’来说一说,有专人听我们唠嗑,还能帮我们解决问题,我觉得这个‘合事点’建得好、有作用。”一名群众说道。

有章“合事”,掌握调事主动权。建立说事首问负责制,信息员对群众“说事”及时登记,能够当场答复处理的,由信息员和人民调解员当场答复处理。对一时不能答复或解决的事项,定期召开研判会议,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并将办理意见报至所在乡镇,由乡镇负责协调解决,及时反馈办理情况。重点围绕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根据民生诉求、阶段性矛盾纠纷特点、群众法律需求,落实“合事点”定期排查制度,按照“一周一排查、半月一研判、一月一上报”的频次,开展风险隐患预防与整治。同时依托乡镇、村(社区),逐步建立信息员、调委会、司法所、派出所、基层法庭以及各相关部门相互衔接配合的联动工作机制,全力护航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4月,高岭乡村民汪某占用周某家宅基地面积,双方因房屋宅基地问题产生纠纷,一直僵持不下。乡贤调解员汪火友了解到情况后,就将双方引导至高岭乡“合事点”,联合余府成与乡贤调解员程周龙共同开展调解,摆事实、讲道理、析法律,最终矛盾得以顺利化解。几天后,周某将一面印着“一心为公乐于助人”的锦旗,送到了高岭司法所所长余府成和乡贤调解员汪火友的手中。

这是“合事点”党建工程解决基层矛盾、化解邻里纠纷的一个典型案例。“合事点”党建工程是将矛盾纠纷化解和普法工作进行有机融合,做到事前讲法、事中明法、事后析法,把矛盾纠纷化解的过程变为群众学法的过程,使双方当事人在接受调解中学法、懂法、守法,真正做到调解一件纠纷教育一方群众,努力将各类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一线。

通过推广设立“合事点”,在每个点选聘信息员,定期在点上倾听群众说事儿,收集矛盾纠纷信息、反映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宣传法律知识、倾听群众呼声,为人民群众搭建说事、议事、调事平台。积极引入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专业力量,做好调解、普法、法律服务以及乡村振兴等“结合”文章,真正打通公共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县建成的6个“合事点”共收集民情信息60余件,解决问题30余个。(杨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