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找到了初心的答案,就是服务社区,服务居民……”6月26日上午,合肥新站高新区香江社居党委举办“喜迎二十大,为党旗添彩,争做优秀党员”主题演讲比赛,参赛选手讲初心故事、话使命担当。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米”,是连接千家万户的“毛细血管”。可当面临着场地紧张、人手不足等现实问题,社区“这根针”要如何串起民生服务“千条线”?近年来,香江社居党委蹚出一条“党建+志愿服务”的创新路径,激发党员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热情,营造出“幸福社区 志愿有我”的浓厚氛围。
建“红色网格”聚“楼栋英才”
香江社居委成立于2007年,辖区总人口1.5万人,工作人员只有10名。作为以商品住宅小区为主的城市化社区,高龄老人照管、高空抛物、邻里纠纷、公共绿地被侵占等民生难题屡见不鲜,亟待解决。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我们以党建为引领统揽全局,努力让基层党组织成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香江社居党委书记王光祥表示。
按照“利于管理、便于活动、发挥作用”的原则,香江社居党委将辖区内114栋住宅科学划分为12个网格,将党组织设置与网格化管理相融合,建立起“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服务楼栋”的党组织全覆盖模式。以党组织打通社区的“神经末梢”,将党员汇入到社区的“红色细胞”,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每个小区、每栋楼。
在网格化的基础上,实施“楼栋英才”工程,把辖区内登记掌握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具备特长专业人才等600余人,吸纳到网格志愿服务小组,根据各自兴趣特长认领志愿服务岗位,以开展“左邻右舍 互帮互助”为依托,锚定志愿服务目标,将群众需求作为志愿服务项目设计的出发点。例如,在常态化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香江社居党委成立了一支由12名党员组成的党史宣讲队,进小区、进企业开展党史宣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通过以上举措,香江社居党委凝聚了“谁来治理”和“为谁服务”的共识,调动了广大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将社区治理和服务变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大家事”。
“有求必应”赢得“一呼百应”
“石榴红了,心也暖了。”“小小饺子宴,浓浓鱼水情。”在香江社居委的大会议室内有数面群众送来的锦旗,其中不少都是辖区居民以子女的身份,感谢“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在自己外出期间对父母的关怀。
针对辖区高龄、孤寡、独居老人较多的实际,2021年4月,香江社居党委积极回应群众所盼,组建成立“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寓意让志愿者如“石榴籽”一般凝聚在社区党组织周围。一年来,33名志愿者分成4个小组,面向老人们提供“一对一”帮扶服务,为服务对象发放“爱心联系卡”,实行“一周一联系,一月一走访,服务全天候”的服务措施,真正将为民服务做细做实。
党组织对群众“有求必应”,群众对党组织才会“一呼百应”。近年来,香江社居党委推动志愿服务有效融入社区文明实践中,强化志愿服务组织的培育和引导。2016年,号召辖区老党员成立香江“红袖章”党员义务巡逻队,社区民警通过定期发布警情通报、开展巡逻防范安全讲座来提高巡逻队的专业技能和法律素养。6年来,队员们风雨无阻义务巡逻,受到了辖区居民的一致认可,影响并带动更多党员群众加入其中,队伍从成立之初的10余人壮大到现在的80余人,成为群防群治、邻里守望的一面旗帜。
2021年,又创新成立全市第一支社区层面组建的退役军人应急志愿队,20多名退役军人志愿者在应急处置、文明创建、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香江社居委现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14支,在册志愿者300余人。每年开展治安防范、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30余场次,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
以“辛苦指数”换“安全指数”
“您好,我们是社区工作人员,请问您和家人的核酸预登记填写了吗?”近期,在香江社居委辖区各小区的楼道里总回响着这样的提醒声。
随着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为把好社区“安全防线”,保证居民健康安全,香江社居委变“守门”为“进门”,按照网格化分工部署,组织人员力量集中开展“敲门行动”。各志愿服务队踊跃报名变身“防疫先锋”,通过挨家挨户对人员信息、疫苗接种、核酸预登记等信息进行摸排,及时建立、完善信息台账,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有效封堵防控中的薄弱环节和疏漏点。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齐心协力之下,4天时间便完成了辖区4178户住户的入户摸排。“变黄码怎么办”“哪里可以做核酸”“省外回来要隔离吗”……面对居民的疑问,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不厌其烦解释。
同时,建立了多支由网格员、党员、物业人员、志愿者组成的服务保障后勤队伍,为行动不便的居民“跑腿代购”,上门送去生活物资,也送去安心与放心。
立足“小阵地”,香江社居委做好基层治理、为民服务“大文章”,先后获得“安徽省第五届文明社区”“合肥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并入选“首届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十大优秀案例”。(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