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奋进新征程,汇聚榜样力量;建功新时代,彰显典型担当。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大力弘扬英模精神,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省司法厅组织开展了“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2022安徽司法行政典型事迹展播暨年度榜样人物评选活动。
本报开设“身边的榜样”2022安徽司法行政系统典型人物事迹展播专栏,持续刊发典型人物事迹,全面展示司法行政队伍良好形象,不断激发广大干警奋斗热情和担当精神,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警察蓝医生白交汇“多彩人生”
人物名片:
吴松,男,1973年生,中共党员,现任安庆监狱第九监区(医院)党支部副书记、监区长。
所获荣誉:
2019年,获司法部嘉奖;
2020年,被省监狱管理局授予“防汛救灾工作表现突出个人”称号;
2021年,被省司法厅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吴松在整理卷宗。
穿上藏青警服,他忠诚履职,斗志昂扬;披上白色大褂,他敬佑生命,救死扶伤。从警24年,吴松扎根监狱医疗工作一线,用高明的医术拯救被病魔折磨的躯体,用真诚的教诲感化扭曲的灵魂,为监管安全稳定保驾护航。
主动作为抗击疫情
警察、医生,两种不同的使命;业务、行政,吴松一肩挑起。作为监狱医院的负责人,吴松不仅承担着全监服刑人员的日常救治工作,还负责服刑人员保外就医鉴定、年度健康体检、新入监体检,以及艾滋病筛查、吸毒涉毒服刑人员的尿检等工作,无论三九严寒还是三伏酷暑,他都能坚持坐诊、巡诊,多次发现并成功处置了医疗险情。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吴松积极响应号召,递交请战书,报名参加第一批封闭执勤。他加班加点编写了《狱内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置演练,全覆盖、地毯式开展消杀灭工作,每日喷洒消毒药液约60余升;在防疫物资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多方联系,采购一次性口罩16万只、医用酒精150升、84消毒液1100升,安排专人每天3次为封闭执勤民警及服刑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坚决把疫情阻击在高墙之外。
果断处置挽救生命
封闭执勤期间,吴松所在的九监区发生了不少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故事。“九监区、九监区!” “收到!”“我监区一名服刑人员呼吸困难,快快快,做好急救准备!”随着对讲机里传来的急促声,吴松丢下刚刚端起的饭碗,冲向急救病房。
担架上的病犯已经昏迷,且全身皮肤发紫,大小便失禁。经检查,该病犯血压测不出,脉搏无,呼吸弱,心音弱,生命危在旦夕。吴松立即展开急救:“吸氧,开到最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升压,开通静脉通道……”经过半个多小时紧张有序的抢救之后,该病犯血压逐渐回升,神志也慢慢恢复。望着满头大汗的吴松,病犯动情地说道:“谢谢您,是您给了我重生的机会,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啊!”
春风化雨照亮前路
病犯既是犯人更是病人,医心与医身同样重要。服刑人员赵某因亲情犯罪被判无期徒刑,背上了很重的心理包袱,多次流露出一死了之的念头。今年4月,赵某被带至监狱医院就诊,吴松为其看病时,察觉赵某言语中的消极情绪,便多次找其谈心谈话,帮助赵某走出心结。他用爱心、细心、耐心感化着赵某,经过不懈努力,赵犯流着泪忏悔:“吴警官,我向您保证,一定会痛改前非,好好改造,绝不辜负您对我的教育。”
▲吴松为服刑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对工作,吴松问心无愧;对家人,却是心中有愧。这些年来,加班成常态。他的爱人在社会医院工作。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夫妻二人都冲在一线,几乎没有时间陪伴照顾正在备战高考的女儿。
“警察荣誉的获得不靠花里胡哨,就是简简单单6个字:沉下去,踏实干!”吴松用“警察蓝+医生白”,书写了一段别样的“多彩人生”。
功成有我显担当
个人名片
余勇,男,1981年生,中共党员,现任六安市委依法治市办秘书科科长。
所获荣誉
2006年以来,先后15次获评优秀公务员,4次获三等功奖励。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应当有我”是余勇的座右铭。多年来,他愿意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出“功成”之力,不求“功成”之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绽放不平凡的精彩。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
“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余勇始终保持好学上进的激情,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党纪法规和业务知识,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余勇在整理学习笔记。
为适应信息化需要,他自考获得计算机信息管理本科学历。2016年底,通过研究生教育取得合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2018年,通过首届法考,获得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证书A证。
到市司法局工作后,余勇曾多年从事政工、机关党建,在局党组的领导下,他紧扣“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核心任务,强化政治引领,持续筑牢政治忠诚。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落实,加强和规范基层组织生活,强化党员教育和管理,积极争创模范机关,取得明显成效。市司法局被市直工委评为市直机关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单位,局机关党支部被市直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关键时候站得出来
敢于挑担子是他的一贯作风。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2021年,余勇作为市司法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骨干力量,立足“三个环节”,聚焦“四大任务”,加强与省驻点指导组、市教育整顿办联络对接,强化条线指导,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同年8月,余勇轮岗交流到秘书科后,坚持边干边学,努力补足法治建设理论和实务经验方面的短板弱项。围绕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组织修改完善《法治六安建设规划(2021—2025年)》等“一规划两方案”,参与起草规划分工方案、工作要点。建立依法治市重点工作季报制度,组织实施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履约践诺专项行动,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努力践行着法治为民的理念。
危急关头豁得出来
虽然身板单薄,但余勇始终牢记入党誓言,每每遇到危急关头,总是身体力行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韩摆渡镇是沿淠河乡镇,防汛安全常抓不懈。在镇上工作期间,每到汛期,余勇总是绷紧防汛这根弦,发挥好党政办公室参谋助手和信息枢纽作用,组织开展防汛查灾救灾工作、关心群众冷暖。
▲余勇参加义务献血。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第一时间响应党组织号召,连续8周组织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党员干部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值班值守,开展抗疫捐款,助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2022年4月,面对新一轮疫情,他又是第一时间投入到抗疫中。在服务乡村振兴、义务献血、文明劝导、法治宣传等志愿活动中,也常常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律师
个人名片:
严锐,男,1976年生,中共党员,三级律师,现为安徽创元律师事务所主任。
所获荣誉:
2013,被省总工会、省司法厅授予“全省维护职工权益优秀律师”称号;
2014年,被省律师协会授予“全省优秀青年律师”称号。
在严锐22年的执业生涯中,有多个“第一”:参与当地第一个百亿元投资项目法律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参与第一批政策性关破企业的关破工作……敢为人先、善为人先的背后,不仅靠勇气与胆识,更靠坚定的政治素养、精湛的业务能力。
服务大局有力度
2022年4月14日,铜陵市人民政府举行法律顾问聘任仪式。严锐接过鲜红的聘书,也接过了沉甸甸的责任。
这些年来,他娴熟运用法律知识,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参与危险废物处置项目处置的谈判工作,为半程马拉松赛项目、共享单车招标等重大项目的合法性审查建言献策,为重要行政复议案件的审查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据此撰写的《行政复议的功能定位及主渠道的实现》一文,在司法部行政复议与应诉局和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举行的首届“全国行政复议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三等奖。
▲严锐在民营企业开展法律讲座。
为政府决策“把关”的同时,严锐也为企业发展“赋能”。他常年为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及其下属30余家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在企业合规管理、规范建设劳动关系等方面助力。他曾克服重重困难,用开创性的思维帮助部分“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为铜陵供给侧改革和淘汰落后产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为民维权有温度
因身患风湿性关节炎,陈某四处求医,后误信广告使用了“蚂蚁透骨贴”,结果造成左膝关节退行性改变,经鉴定为十级伤残,而“蚂蚁透骨贴”属于保健品,并非药品。陈某为此申请法律援助,严锐接受指派后,迎难而上,为陈某争取到了民事赔偿,充分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事后,此案入选2012年度全国法律援助为民服务百优案例汇编。
人民律师,为民服务。严锐曾长期担任铜陵法律援助青年律师团团长职位,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律师积极投身法律援助工作。在他的带动下,创元律师事务所成立了法援工作站,即安徽中山法律援助维权中心铜陵工作站。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在他的倡议下,2019年起,创元律师事务所资助了铜陵学院法学院,连续举办了三届“创元杯未来律师辩论赛”,促进了铜陵学院法学专业教育教学发展,提高了法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行业管理有深度
严锐作为铜陵市律师协会副监事长和纪律委员会副主任,一直尽心尽力。2021年,铜陵市开展了“律师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为了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严锐充实了纪律委员会办案人员队伍,集中整理了涉及律师行业惩戒的法律、行政法规等。同时,设计了《案件审查意见》《案件调查终结报告》等一批办案文书模板。
▲案件当事人给严锐送来一面感谢锦旗。
通过以上举措,使投诉查处工作走上了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做到了案件受理“应收尽收”,案件调查程序合法、证据充分,成功化解了一些矛盾,促进了当事人与律师的沟通理解,维护了行业声誉。
真心真情浇灌“和谐之花”
个人名片:
方艳,女,1977年生,2012.7-2022.6担任马鞍山市花山区司法局桃源司法所所长,现任花山区司法局副局长。
所获荣誉:
2019年,被马鞍山市司法局评为市级“金牌调解员”;
2020年,被省司法厅评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突出成绩个人” 。
“你化解的是一起矛盾,影响的可能是别人一生。”在纠纷调处的第一线,方艳秉承着负责任的态度,把冰冷的法律条文转化为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的武器,用心、用情、用智浇灌和谐之花。
千方百计促化解
方艳所在的桃源街道,是马鞍山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街道之一,难免发生各种摩擦。
▲方艳(着警服)与同事们送法进社区。
2020年7月,吴某在工作时被电动三轮车撞伤,虽经救治却没有挽回生命。肇事者也家庭困难,无力支付赔偿。一气之下,死者家属找到吴某生前打工的物业公司,要求按工伤待遇给予赔偿遭到拒绝。得知此突发事件,方艳主动介入,仔细分析案情。经过多轮细心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由物业公司赔付死者家属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共计50余万元。
2021年8月,一通急切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拨打电话的是辖区派出所民警,为调处一起彩礼纠纷请求司法所协助。方艳与司法助理员立即赶赴现场,凭着过硬的调解本领,促成女方家属同意退还全部彩礼,避免了一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千头万绪抓重点
事后调得了,莫如事前发现早。为实现调解工作重心由“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方艳推动“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无论顶着高温酷暑,还是冒着严寒霜冻,她都坚持深入群众、深入一线。一次,在走访社区矫正对象时,方艳了解到一名高龄老人因家庭房产纠纷产生过激想法,便多次上门开解,最终劝说老人放弃不理智的计划,亲属间的矛盾也随之化解。
▲方艳上门走访排查一起家庭纠纷。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方艳坚守司法行政一线十余年,累计接待群众来访、咨询2000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356件,参与和主持各类纠纷调解千余件,没有一起因调解不及时、方法不恰当导致矛盾激化或民转刑案(事)件发生。2021年,桃源司法所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
千言万语为民呼
作为马鞍山市人大代表,方艳常常结合平时工作中发现的难点、痛点问题,为民鼓与呼。2018年,她提出“关于严格养犬管理杜绝养狗扰民的建议”,相关部门要严格审批制度,对市民养犬进行总量控制,建立犬只档案,为马鞍山加强犬只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意见参考。
“近年来,法律援助的社会知晓率在不断提升,《法律援助法》也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制度化的方式提高了法律援助服务的供给能力。”今年,方艳又提出建议,应继续完善马鞍山法律援助机构建设,促进法律援助均衡发展,更好为群众的合法权益“撑腰”。“随着办案质量不断提高,法律援助才能离百姓更近,老百姓才会有更多的法治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