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记者从岳西县人民法院获悉,今年以来,该院秉持“坚持把非诉解决纠纷机制挺在前面”理念,规范基层治理路径、多元解纷模式、非诉联动机制,推动诉源治理工作提档升级。1-6月,新收民事案件1192件,新收行政案件27件,同期降幅分别为46.67%、50.91%。
多点结合构建诉源治理新格局
探索类型化诉源治理。积极探索类型化诉源治理,与文旅体、消保委、司法、妇联等部门打造“法院+”联动解纷机制,提升类型化案件的多元调解效果,推动矛盾纠纷前端治理、源头化解。推进诉讼服务站点建设。挂牌成立法官工作室、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建立“调解优先、诉讼断后”行政纠纷解决模式。在景区密集的法庭加挂旅游巡回法庭标牌,在景区设旅游纠纷调解室,把司法服务送到游客身边,护航全域旅游建设。探索重点领域纠纷专业调解。拓展服务群众领域,道路交通事故审判团队进驻县综治中心,与交通、医疗等调解委员会无缝对接,架“诉”与“调”零距离对接桥梁。1-6月,联合各类调解组织,成功调解结案122件。
多层推进探索分级解纷新模式
强化宣传引导。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普及法律知识;依托法院微信公众号和抖音,传递法治声音,回应社会热点;走访园区企业,听诉求解疑惑;在诉讼服务中心播放多元化解纠纷宣传视频,促进公众对多元化解纠纷认同和接受,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对接解纷力量。组织召开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席会,研讨建立基层组织间常态化沟通机制,落实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预防化解纠纷网格,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计划创建“无讼”社区,建立分类分级解纷制度,凝聚更大预防化解纠纷合力。拓展平台架构。拓宽智慧诉讼服务,将调解与立案、调解与速裁、速裁与普通程序、诉与非诉的衔接“紧密缝合”。全面推广应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与工商联、工会建立“总对总”在线调解。四个法庭均有基层治理单位入驻,在线接受法院指派调解案件。建立法院青年干警联系乡镇制度,让青年干警融入多元解纷、乡村治理,形成“纠纷及时解、处理很公道、渠道多元化、成本又低廉”的乡村群众诉求解决“快车道”。
多方努力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
注重诉前调解。引进驻院专职调解员8名,建立诉前调解征求意见制度。加强驻院调解员管理培训,全面提升诉前调解占比和成功率,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推进在线调解与在线司法确认、在线申请出具调解书顺畅衔接。诉源治理核心指标双“70”完成进度进一步提升。推行诉前鉴定。对需鉴定的案件先行进入诉前调解,完成在线委托鉴定,提高群众对纠纷化解及裁判结果的预判能力,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纠纷,促进案件诉前化解。1-6月,鉴定技术部门组织鉴定机构现场鉴定、勘验25件次,完成诉前鉴定事项118件,占鉴定案件总量的74%。推进繁简分流。院内特邀调解员嵌入速裁团队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建立起从前端调解到末端审判的“调解—速裁—精审”全链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对诉前调解未能成功的案件、初始即立的民事案件做繁简的判断,分别分至速裁团队或后审团队;速裁团队对审理中发现的复杂或短期无法审结的案件,通过审判系统,再次回流,实行“随机分案”。1-6月,岳西法院速裁快审案件平均审理期限为23.12天。
消未起之患,医未病之疾,治无事之前。诉源治理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岳西法院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诉源治理大格局,围绕提升替代性纠纷解决指数的目标,强化举措,落实责任,不断提升解纷效率和解纷效果,降低诉讼成本,减轻群众诉累。( 吴滔 杨倩倩 记者 陶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