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加快构建权责明确、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基层治理模式,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重要抓手。记者7月14日了解到,岳西县近年来围绕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任务要求,坚持试点先行、重心下移,坚持完善制度体系,整合执法力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持续做实做细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后半篇”文章,助力乡村振兴。
完善体系,赋权乡镇,执法“看得见”也“管得着”。出台《岳西县乡镇事业单位综合改革方案》,将农、林、水、农机基层站所人财物“三权”下放到乡镇,组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由乡镇统一管理,统一调配。聚焦乡村违法行为多发的重点领域,9个行政执法部门分别和24个乡镇签订《委托执法协议书》,明确135项执法事项由乡镇综合执法人员受委托开展行政执法工作。编制行政执法权责清单,厘清乡镇执法机构权责边界,明确执法委托协议双方权利义务和职责。协议期满由委托单位对乡镇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重新签订委托书,不符合条件的取消委托,精准定向打好放权赋能这张牌,从源头上解决执法部门多、协调难的问题,有效实现执法从“分散”向“集中”转变,破解基层执法“看得见的管不住、管得住的看不见”问题。
系列培训,孵化人才,执法“交下去”也“办得了”。严把行政执法人员入口关,选任相对年轻、具有专业能力、相对稳定的人员参加行政执法资格考试,持证上岗,在上岗前进行法律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培训,确保乡镇行政执法人员能执法。邀请市县两级理论专家和实务专家,围绕办案程序、证据收集、笔录制作、行政强制执法文书制作、法律适用规则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让乡镇行政执法人员会执法。县司法局联合各行政执法单位和专业律师,成立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小组,开展案卷评查,并分析梳理年度优秀案例、典型案例和高频案例,结合培训开展案件讲评和点评,将法律知识和执法实务与技巧讲深讲细,在案例问答和交流沟通中强学习、补短板、提能力,让乡镇行政执法人员懂执法。
多方联动,齐抓共管,执法“有力度”也“有温度”。委托行政执法事项的职能部门通过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两种方式,对委托行政执法成效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的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予以表彰和奖励,考核不合格的限期整改,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县司法局将乡镇依法办理委托行政执法事项、年度行政执法资格证考试通过率作为法治建设考核指标,纳入年度乡镇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各乡镇结合乡村法治人才培育工程,整合资源,鼓励“乡村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等人员参与、监督执法案件办理,适时开展以案释法,将每一个行政执法案件的办理过程变成普法送法的服务过程,实现办理一个案件,教育一方群众的效果,不断预防减少违法行为,减轻执法创伤,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自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以来,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充分发挥人际优势,在执法过程中坚持服务执法、柔性执法,面对被执法对象,以规范劝导为原则,采取指导、建议、提醒、劝告等方式提前介入,寓管理于服务和教育之中,高效助力案件办理,有效缩短行政执法半径,节约执法办案成本,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效统一。(余婵 记者 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