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以青春之名守护电网光明
来源:赵正溪 陈琳 阅读量:10000 2022-07-28 16:13:08

他温文而雅,平易近人;他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他以执着追求、沉稳干练的个人魅力,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各级领导与同事的赞誉。他是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也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河南特大暴雨抗洪抢险保供电先进个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淮北市“高铁项目建设特殊贡献个人”......他拥有20项国家专利,8项省级质量创新成果,发表18篇专业技术论文,参编2本专业书籍,完成200余项电网大修技改工程。他就是曾奋战在国网淮北供电公司生产一线15年如一日的青年干部王正波。

秉承匠心 做懂行在行的行家里手

2007年,大学毕业后,通过竞聘,王正波来到淮北供电公司线路工区入职,成为该公司最基层线路专业的第一名大学生。刚开始每次下现场,线路检修的老师傅们都会调侃他“这爬高上低的活哪是你们大学生能干的,你们应该坐办公室”,他总是笑着说“你们能干,我也能干”。不怕脏苦累,不怕高难险,通过两个月起早贪黑、高强度的岗位技能“魔鬼实训”,他从地面配合的辅助工摇身一变为真正的“高空舞者”,彻底改变老师傅对大学生不会“爬杆子”的认识。基层岗位上长期的虚心请教和勤奋好学,使他迅速掌握了输电线路检修的各项技能。工作第二年,他便取得了全省专业技能竞赛个人第二名。

2010年,公司遇到一件苦恼的事,采煤沉陷区地面不均匀沉降造成输电线路杆塔倾斜,构成电网安全隐患。在大家束手无策准备放弃治理时,他坚持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查资料寻求问题解决的办法。一年后,在班长的支持下,他终于研制出杆塔倾斜校正专用工具,解决了杆塔沉降倾斜技术难题并获发明专利。“如果能看到杆塔倾斜的变化过程,不仅能及早发现隐患,还能给治理带来便利”,他很快又开始琢磨起新技术解决专业难题。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北斗卫星技术终于成功应用于杆塔倾斜在线监测中。

2016年,他在省内率先引入无人机开展电网设备巡检,尝试开发输电线路智能移动运检系统,研究利用无人机和智能移动巡检技术协同作业,实现运检业务系统“线上”运转,促进了“人海战术”向“智能运维”转型。

2020年的夏季风灾抢修中,他凭借过硬的技术本领和长期一线的作战经验坚守抢修调度现场,以“致广大而尽精微”践行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和忠诚誓言,仅用26天完成4基220千伏输电线路杆塔修复工作,提前10天为大家带来光明和希望。

坚守初心 做千家万户的光明使者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胸怀“国之大者”必定敢于担当、善于作为。2021年,在淮北市老旧小区改造中,他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着力点,第一时间组织团队对接淮北市住建局和三区一县街道办等单位,临时组建党员服务队,走巷串户收集居民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意见建议。他带领团队经过3个月的反复论证,最终完成77个待改造老旧小区“一小区一改造”方案,做到了改造方案最优、居民反映最好。

开工前,他设身处地为小区居民着想,提前组织供水、供电、供气改造施工单位讨论优化同步施工方案,尽可能减少小区改造地面开挖范围,缩短施工周期,努力减小对小区居民生活出行的影响。开工后,他不分昼夜蹲守施工现场,不厌其烦向居民解释施工噪音问题,争取百姓的理解支持。改造完成的老旧小区,人居环境更加舒适美观,安全用电水平大幅提升,该项工作受到淮北市委、市政府行文通报表扬,小区居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2021年,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他通过“党建+”项目凝聚地方政府和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力量,提前完成杜集区葛塘村首批“美丽乡村、电力先行”试点示范村镇电网专项投资项目建设。建改10千伏及以下线路125公里、配变299台,用户平均停电时间降低至6.5小时/户·年,同比下降35.36%,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3%。“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他统筹调度市县公司设备和人力资源,推行配网带电作业,配网计划停电次数同比下降70%,有效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多年来,他自发组织党员服务队,主动走访淮北英科医疗有限公司、淮北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等招商引资客户,落实惠企办电政策,现场帮助企业“把脉”用电难题,节省企业投资713万元,优化营商环境水平和客户获得电力满意度持续提升。

赓续爱心 做电力保供的无名英雄

2021年7月,河南遭遇极端暴雨洪涝灾害,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危急时刻,王正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动请缨,“狠心”扔下在上海做完手术的妻子,挺身带领党员突击队风雨兼程驰援河南郑州。

出发时,他就做好了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组织党员在抢险现场面对党旗许下了“电不通不撤场”的铮铮誓言。一系列的抗洪抢险扛旗行动中,他既是现场抢险的指战员,也是抢修一线的服务员,和队友们睡过轰隆的发电车、吃过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凉的隔夜饭、趟过泥泞地……7月22日,郑州裕华美辰小区一位73岁的刘阿姨长期独自在家,断水断电3天后,当手机接入发电车充上电时,她哽咽地向远在香港的儿子报去平安:“安徽电力支援队到了,手机有电了,电梯和水都正常了,现在平安无事了!”望着这一幕,抢修现场的七尺男儿也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泪。

历时9个昼夜,他带领队友们为河南电视台、郑州马头港污水处理厂等重要用户,为22个小区百姓持续供电1511小时、发电87761千瓦时,为郑州、安阳两地12.75万受灾居民第一时间送去了光明和希望。他感动了一座城,却没人知道他是谁。15年如一日,百余次迎峰度夏、抗洪抢险、防疫保供的关键时刻,他用忠诚责任勾勒出奋斗实干的身影。没有追光灯下的高光时刻,没有主席台上的闪亮登场,有的只是甘于平淡的坚持与坚守,默默无闻地奉献与忠诚!

面对平凡的岗位,他有着自己的真情告白:“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我会铭记昨天、把握今天、迎接明天,在岗位上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价值观。”(赵正溪 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