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忠诚写在大地上
来源: 阅读量:10000 2022-08-03 17:32:03

东至县红叶村党群服务中心坐落村庄腹地,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中间,是一座永远跟党走巨幅旗帜雕塑,鲜艳、庄重、高耸的红旗,在这十里沃野的长风中,似乎不停地招展着、跃动着。

站在巨幅旗帜前,彪哥身板挺直、豪情满怀。他说,小满时节,红叶村已小有盈满。正在收割的一千多亩的油菜、二千多亩的小麦,产值将达到百万元;五千亩稻虾综合种养稻田,每日销售优质小龙虾一万多斤,收入十多万元,正源源不断给村民带来收益……。

彪哥大名汪国彪,是东至县司法局干警,局党总支书记。2021年初,接受东至县委选派,担任东流镇红叶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这是他连续三次接受县委选派,连续四年在所驻村担任第一书记。

当接受县委第三次选派谈话时,彪哥感觉肩上担子异常的沉重。血压药加了量,但血压还是难以降下来。察觉出彪哥异常情绪,妻子说:“还有一年多就要退休了,还这么有压力,干什么呀?”彪哥说:“红叶村是一个不一样的村,必须把红叶村搞好,作为一名老党员,我要对得住组织对我的信任啊!”

红叶村确实是一个“不一样”的村庄!

曾经,这里杂草丛生,钉螺密布、旱涝频仍,是一个全县皆知、闻之色变的苦难之地。1974年12月,一场最彻底、最大规模的水土综合治理以红叶村为中心区域拉开帷幕。全县数以万计党员率先抵达这里,以最原始方式开河、筑坝,垦荒。最艰苦岁月里,无数党员把对党的忠诚写在这片大地上。持之数年艰辛付出,红叶村及周边区域得以河湖安澜、钉螺绝灭、形成良田数万亩。时光,在田畴青黄变换中流走;嬗变,在红叶村党支部接续奋进中形成。今天红叶村已成为全市的粮仓、全县的富裕村。

接到县委第三次选派通知后,彪哥把铺盖等简单生活用品一骨脑拉到红叶村部。彪哥说:“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一名红叶人”,如同一滴水,他融入红叶这块土地上。

手提包装着《党章》、《党支部工作条例》等,胸前佩戴着党徽,走进一户户党员家中,重温誓词、共商发展;田间、地头、车间内,与返乡优秀年轻人、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交流,宣讲乡村振兴政策,引导他们向组织靠拢;主动与县直单位党组织共建党支部,联合开展组织生活;多渠道投资20多万元加强党总支活动阵地建设。

凝聚起党组织力量,发挥出党员作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乡村振兴一线。2019年第一次选派,他是这么做的,13名党员主动向他提交检讨书,“上访村”变“稳定村”;2020年第二次选派,他是这么做的,50多名党员主动参与脱贫攻坚行动中,青山乡三个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红叶村,动人的故事同样演绎在这片土地上。

当第一缕朝阳穿过田野,洒在村水泥路上,71岁又拥有40多年党龄的的操老爹一手握着扫帚、一手操着簸箕,仔细地清扫着落叶。他是红叶村18名党员邻长责任岗成员之一。村里主干道的清扫、疫情防控和邻里和睦等工作,每天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带头践行人居环境整治和“五清一改”等活动,这是全村83名党员门前醒目标牌上郑重承诺。

 “我是党员,不怕病毒。”新老党员争先要求值守在疫情防控一线;“我是党员,我先上。”骤降的暴雨形成村庄内涝,争先跳入湍流中的是党员;“这是我电话,有需要帮忙的,随时打电话。”长河组脱贫户詹善中的手被彪哥紧紧握住。一次次登门谈心,一项项落实监测户享受的政策。全村38个脱贫户始终惦记在彪哥和党员队伍心中。

点点滴滴、丝丝缕缕中见真心、见真情。一个个让群众“看得出来”的党员形成一支让群众“看得出来”的队伍。这样一支队伍也不断丰实壮大着乡村振兴的群众基础。

人居环境整治,全村党员先行拆除无功能用房,但表率作用不等于百分之百群众成效。坝中组一户张姓居民,无功能用房迟迟不肯拆除。炎炎烈日下,彪哥和工作队一趟趟上门,一次次碰了钉子折回来再去敲门。群众看不下去了,有的劝说,有的直接批评张姓居民:“汪书记这么辛苦,也是为了咱村好,你这样固执,确实不像话!”最终,张姓居民拆除了无功能用房,他不能无视于党员和群众一致的声音。

在这块深情的土地上,彪哥仿佛一团红色火焰,行走在群众中间,活力充沛、谈笑风生、真诚质朴。群众说:“这个书记笑容让人觉得温暖,让人信赖,就像邻家大哥。”时日久了,一声“彪哥”成了群众对他的称呼。这,包含着沉甸甸信任和敬重。

这份信任和敬重来自他带领的党组织创造出无数个成绩。土地接续流转,引进23家特色小微企业;成立红叶村第一家农家乐;开通全省第一家村级小龙虾交易市场,建起了法治文化公园、农机大院等等。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2021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50多万元。

央视财经频道记者来了,拍摄了《我们家乡有特产》专题片;省市各级领导来了,实地观摩调研;无数兄弟村党组织书记来了,汲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

红叶村变了,曾经的苦难之村变为省级美好乡村样板点、安徽省首批50个“三变”改革工作典型示范村。不变的,是一批批像彪哥这样共产党员,持之以恒把对党的忠诚写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王孝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