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深耕高墙育新人
来源: 阅读量:10000 2022-08-11 14:57:28

编者按:奋进新征程,汇聚榜样力量;建功新时代,彰显典型担当。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大力弘扬英模精神,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省司法厅组织开展了“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2022安徽司法行政典型事迹展播暨年度榜样人物评选活动。

本报开设“身边的榜样”2022安徽司法行政系统典型人物事迹展播专栏,持续刊发典型人物事迹,全面展示司法行政队伍良好形象,不断激发广大干警奋斗热情和担当精神,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深耕高墙育新人

人物名片:

丁家琪,男,1970年生,中共党员,现任蚌埠监狱教育改造科科长。

立足本手,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抓起;谨防俗手,勤学苦练扛起肩上责任。哪有什么妙手天成,下好教育改造这“一盘棋”,在于朝朝暮暮的努力,在于久久为功的毅力。丁家琪深耕改造一线数十载,白发渐渐爬上他的两鬓,他却用无悔的汗水浇灌出希望。

匠心练就火眼金睛

这是管教战线“老兵”练就的绝技,一双“火眼金睛”,透过服刑人员的一个眼神、一个微小动作,就能洞悉其心理活动。

35cfaf57-fc92-4ee2-b650-70532990d9f3.jpg

▲丁家琪在工作中。

服刑人员王某,一直消极对抗改造,多次出现自杀念头。为了挽救王某,丁家琪多次找他谈话,慢慢打开王某心扉,逐步了解了其抗改行为和自杀念头的成因。原来,自从王某入狱后,其家人就拒绝来会见,加之王某性格偏执,思想容易走极端,便有了轻生念头。针对王某的情况,丁家琪与监区民警研究,开出了一剂“药方”:采取亲情帮教与个别谈话教育双管齐下的方式,再运用心理疏导。在日复一日的量身关怀下,王某的思想渐渐得到扭转,在家人来监看望的那一刻,他含着泪向民警深深鞠了一躬。

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丁家琪总结出一套分类教育改造方法,根据服刑人员既往犯罪史和现实表现,按照性格特点、行为习惯、能力特长、心理诉求等方面进行分类,无论是申诉多年、悲观厌世的顽固犯,还是性格扭曲、暴力冲动的危险犯,他总能对症下药且药到病除,先后教育转化服刑人员近千人。

身体力行立起标杆

面对工作中的各种难题,丁家琪总是说那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我来”,话音刚落,便只留下一个背影。

疫情防控以来,老寒腿病痛缠身的他,没有请假休息,而是主动写下请战书,多次延期执勤。送服刑人员就医的路上、监区的各个角落,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备勤室,不管多晚,丁家琪总要抽出一个小时去学习。低调务实不张扬,他就像一瓶装得很满的水,任你怎么摇晃,总是静静的。

3c18ca5b-1256-43d2-a42a-185138f6c4f5.jpg

▲丁家琪面向服刑人员开展谈心谈话。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丁家琪在监区工作期间,带领监区民警积极创建“青年文明号”,以师带徒放样子、课题研究压担子、竞争选拔搭台子、岗位锻炼给位子、绩效反馈出方子。他先后培养业务骨干10余名,将监区打造成中层领导干部的孵化基地。

助力青年民警成长

“丁书记有一个小本本,里面记得可全了。”丁家琪曾担任第一监区党支部书记,对待青年民警,他既严格要求,也关心爱护,在那个大家口口相传的“小本本”上,他记着每位民警的生日,在当天总会送上一声祝福。

民警小陈是一名新警,家庭条件不错,怀揣着警察梦,从高校来到警营。一开始,小陈的工作热情很高,可随着疫情防控封闭执勤的展开,小陈有点吃不消。丁家琪发现后,对小陈耐心开导,手把手地教业务、教方法,渐渐地,小陈业务能力提高了,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那个入警之初意气风发的小陈又回来了。

丁家琪为青年民警搭建成长平台,做青年民警的知心人、引路人,激发出青年民警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为场所的安全稳定奠定基础。


一面越发火红鲜艳的旗帜


个人名片:

祝陈,男,1974年生,中共党员,现任省南湖强制隔离戒毒所三大队党支部副书记。

所获荣誉:

曾获“安徽省防汛救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你都48岁了,整天这么忙碌,不觉得辛苦吗?”“你别说,这么多年过来,我从来没认真想过这个问题。仔细琢磨了半天,我觉得这样挺好!”祝陈从警已有20多年,以前,他就是一面旗帜,而现在,这面旗帜越发火红、越发鲜艳。

防汛一线的最美风“警”

2020年夏,皖南连降暴雨,宣城境内南漪湖水位涨势迅猛。当年7月6日,南湖戒毒所辖区内的红旗圩水位达到12.56米,超警戒水位0.16米。祝陈主动请缨,和九大队民警职工一起奔赴防汛第一线。

首要任务就是巡查埂情,查找管涌渗漏点。面对5.5公里长的圩埂,每一寸、每一尺都不能放过。夜间视线不好,祝陈就直接用双手摸探埂面情况,一查就是5个小时,发现大小渗漏点23处,他果断做了处理。

4ffa4733-00d1-4eb5-b75d-042d50ea02b6.jpg

▲祝陈向党旗敬礼。

然而,雨还在下。在连续17天超过警戒水位后,南漪湖最高水位竟然达到14.07米。红旗圩西南角出现严重管涌,部分地方出现塌陷,极有可能破圩。“交给我们!一定保住红旗圩!”祝陈默默许下一句承诺。

祝陈和村民、渔民一起跳到洪水里,用身子作墙,扶着木桩,打着围堰,一刻不停地战斗。经过6个多小时的努力,加固了圩埂,避免了溃堤危险。连续奋战17天,十多个昼夜的坚守,祝陈和九大队民警职工俨然化作防汛救灾的最美风“警”,体现了安徽司法行政戒毒人民警察的使命担当和过硬作风。

勇挑重担的“体能教练”

毒品,是人类的公敌,给吸食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伤害。如何让萎靡不振、疾病缠身的戒毒人员树立戒毒信心,积极戒治?开展体能康复训练,探索运动戒毒,对提高戒毒人员的身体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2016年,由省戒毒管理局主办的全省第二届戒毒人员康复运动会在南湖戒毒所开赛。来自全省8个戒毒所9支代表队,144名戒毒人员参赛,这些特殊的“运动员”在一天时间内进行十个项目的角逐。南湖戒毒所代表队戒毒人员的康复训练任务,一部分落在了祝陈身上。

祝陈是体育师范专业毕业生,专业素养极强。那段时间,每天早上,祝陈工作的第一件任务就是带队训练。在正式训练之前,他会组织戒毒人员进行热身运动,通过两圈慢跑和徒手操,帮助戒毒人员活动身体各个关节,提升身体兴奋度,防止运动损伤。训练中,祝陈为戒毒人员详细讲解训练计划、动作要领、注意事项。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南湖戒毒所代表队取得了团体第一的优异成绩。

共产党员的“炽热底色”

2021年11月,祝陈又一次面临挑战,组织将三大队调整转型的艰巨任务交给了他。

作为一名有着25年党龄的党员,他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在他的感染下,三大队的凝聚力、战斗力有了较大提升。

e7a136d4-b1bd-4317-9c54-218d6beed6c9.jpg

▲祝陈在防汛中的身影。

今年5月30日和6月5日两次暴风雨侵袭,严重影响到三大队园区安全。祝陈和民警职工一起迅速采取应急措施,顶风冒雨对各大棚进行了安全排查,对所有通水沟渠进行开闸放水。抢修中,祝陈被狂风吹倒在地,一身透湿满是泥浆。他却没有退缩,擦擦脸继续投入“战斗”,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徐大姐”的调解经


个人名片:

徐明惠,女,1971年生,现任芜湖市湾沚区司法局湾沚司法所所长。

所获荣誉:

2020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人们常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在徐明惠眼中却是“群众身边无小事”。一路走来,她与群众打成一片,平息纠纷、和谐邻里、维护稳定,留下了一串串担当足迹,描绘了一幅幅为民画卷。

化解棘手事从不掉线

吵架“气死”人,要承担责任吗?遇到这样的棘手事,徐明惠不怕啃“硬骨头”,充分发挥女性的亲和力,耐心劝导春风化雨。

3dad8933-90eb-4daa-aa6f-6aa72688df6d.jpg

▲徐明惠在调解一起物业纠纷。

2020年初,85岁的车某与楼上邻居余某因香椿树栽种问题发生争吵,互不相让争执不下。两人正在气头上,车某突感不适,出现呕吐等症状,虽及时送往医院抢救,却没有挽回生命,医院确诊系脑溢血。双方亲属就人身损害赔偿问题多次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找到调委会求助。

一开始,双方在赔偿金额方面存在较大分歧。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徐明惠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适当考虑双方情况,耐心细致循序渐进,法理并用,促成双方家属达成合意,纠纷得以顺利化解。

徐明惠调解纠纷有“三勤”:腿勤、嘴勤、脑勤。有时候,为了解决一户家庭的矛盾,徐明惠要来来回回进村入户数十次,苦口婆心想尽办法。长年累月,很多熟络的村民和村干部,都亲切地称她为“徐大姐”。

再急再难也要往前冲

湾沚镇是湾沚区城关镇,矛盾纠纷呈现多样化复杂化。面对一些突发性事件,徐明惠冲在一线、干在前面,努力实现着服务大局与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的平衡。

2018年11月,辖区某重点项目建设施工不慎,将附近47座坟墓全部推平。事发第二天,涉事村民围堵项目建设单位,阻止施工讨要说法。为了避免事态激化,徐明惠挺身而出,组成调解工作组,反复在双方之间做工作。从上午一直忙到晚上,村民们心中的怒火逐渐得以平息。后来,在徐明惠等人的努力下,项目得以正常施工。

近年来,徐明惠直接参与化解各类矛盾100余起,受到了党委政府的肯定和群众的赞誉。

再繁再忙也要充充电

自从以她名字命名的“徐明惠调解室”成立后,徐明惠更忙了。不过,只要得了时间,她必定要翻一翻、看一看、学一学,案例指导常放手边,法律书籍常备案头。

3297e753-df04-4e06-843f-aff3a9640d9d.jpg

▲徐明惠在加油充电中。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稳。为了更好服务百姓,她加强调解组织建设,定期开展调解员培训学习,不断提高调解队伍能力和素质。为适应全镇物业管理的需要,她多方协调联系,在全区率先建立了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为化解拆迁引发的各类矛盾,她打通了与村居调解的联系机制,主动指导、参与拆迁纠纷化解,成功调处了多起群体性纠纷。

“事有地儿说,理有地儿讲,矛盾有人管。”徐明惠用自己的“嘴皮子”解开群众之间的“心结子”,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筑牢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


以法之名点亮爱的灯火


个人名片:

张余会,女,1983年生,中共党员,现为安徽夏商周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所获荣誉:

2016年,获“全省维护残疾人权益优秀律师”称号;

2019年,获“安徽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公益律师这条路,没有繁花如锦,得沉得住心气,耐得住寂寞。张余会就是这样一名公益律师,她温柔却不柔弱,她精业更加敬业,坚定地践行着自己的初心。

用心兑现每一次承诺

2020年9月,一名身怀六甲的女子找到张余会,称其丈夫在工作过程中突发疾病,送到医院抢救。眼看着无力回天,便送回农村老家,不久就撒手人寰。张余会为死者申请因工死亡,但受理单位却以该职工“在老家死亡”不符合相关规定,不予认定。

48bfd1a4-6467-4162-b00b-7b32a7f744c5.jpg

▲张余会参与法律援助志愿服务。

这一结果让死者的家人感到不解。看到他们悲伤沮丧的神情,张余会许下承诺,“放心吧,我一定会帮到底!”通过大量查阅检索相关案例,张余会找到了突破口。她积极准备材料,申请行政复议。经过她的不懈努力,复议机关撤销了原受理单位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案件走向“柳暗花明”。后来该女子丈夫被认定为工亡,用人单位赔偿金额近百万元。得知这一结果,求助女子激动地抓着张余会的手,连声说着感谢。

“重视每一件案子,真诚对待每一位当事人,让他们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意义。”说这话时,张余会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尽力办理每一个案件

张余会娇小的身躯里,似乎总是充满着无穷无尽的活力,她不知疲倦地奔跑在法律援助的道路上,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为了把优质的法律服务送到更多人身边,她不满足于坐等案件上门,而是主动出击,先后在马鞍山市法律援助中心、市劳动争议仲裁院、市总工会、市看守所、市矛盾纠纷综合调处中心担任值班律师。此外,她还是马鞍山市花山区塘西街道金安社区的“驻点律师”,以及市公安局花山分局塘西派出所“警律合作”律师,并且定期在马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窗口值班,解答群众的法律咨询。

多年来,她先后为农民工、困难职工、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等群体提供免费法律服务数万人次,并为800余名受援人提供诉讼(仲裁)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援助,她代理的318件法律援助案件,件件得到落实。

真情充盈每一句解答

“大家好,欢迎收听《954律师说事》栏目,我是律师张余会……”每个星期二晚上6点半,张余会都会准时出现在马鞍山广播电视台生活故事广播的直播间,通过电波回复听众的咨询。

2019 年起,她在两档电台法律节目中担任嘉宾主持。节目中,张余会针对听众关心的婚姻纠纷、借贷难题、遗嘱继承、交通事故等法律问题一一解答。疫情期间,由于防控需要,张余会无法走进电台直播间,但是她依然坚持通过电话连线的方式为听众答疑解惑,“每帮到一个人,听到他说谢谢,我都非常高兴。”

97422dd01e99.jpg

▲张余会在电台答疑解惑。

几年来,张余会律师参与电台普法节目近200期,她用专业的知识教会大家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用热情和耐心带去温暖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