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脚下的旌德庙首镇,是一方传统文化底蕴极为深厚的沃土。而丰溪吕氏则是这方沃土上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优秀代表。据清嘉庆《旌德县志》和道光《旌德县续志》及《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旌德自唐宝应二年(763)建县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最后一场科考,共录取进士(不含武进士和寄籍外地的进士)112人,其中吕姓进士人数独占鳌头。
吕姓主要出自庙首。庙首吕氏代有人才,犹以清至民国为甚。故有学者称庙首吕氏为近现代“中华吕姓第一家”。陈玉堂编印的《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词典》收录吕姓名人63人,仅旌德吕氏一族,就有10人之多。他们是:吕飞鹏、吕凤岐、吕世芳、吕贤基、吕佩芬、吕朝瑞、吕贤钟、吕贤满、吕美荪、吕碧城等;而吕贤钟、吕贤满、吕美荪、吕碧城同胞四姊妹,皆为吕凤岐之女,可谓吕氏“一门五杰”。在旌德吕氏名人中,吕碧城名震一时,头戴“中国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中国执掌校政的开创者及民国第一才女”等桂冠,以至在中国文坛乃至整个社交界,曾有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一大盛景。
从历史的角度讲,吕从庆堪称旌德“第一诗人”、旌德“诗歌之父”。吕从庆(824~921),字世膺,一字彦余,号“丰溪渔叟”,晚唐诗人。吕公素以陶渊明自比,隐居乡野,寄情山水,以诗为乐。其诗描述自然风光,记载乡情民俗,反映战乱,感时伤怀,格调明畅,语言通俗,有白居易之风。亦有后人评论:“其诗的风格类似贾岛,可续五百家之后。”(见王鸿树主编《敬亭山古今吟萃》)吕从庆撰有《丰溪存稿》,录诗45首,为《四库全书》收录。然而,吕从庆当年并不为时人所重,诗名不显。以至晚唐文学家皮日休在《吕氏宗谱》的《庆公传》中,不得不为之发出“惜夫天子不知其名,史臣不知其概”的深深感叹。
吕氏家族中,吕碧城的族侄女吕云仙也值得一书。吕云仙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吕襄,字伯赞,清庠生,胸怀典籍,博学多闻,时人有诗坛健将之称。吕云仙自幼聪慧,多得家父真传;加上酷嗜文墨,吟咏不辍,终以诗名闻于桑梓之地。当时有人评论:“其温柔敦厚,娴雅淑静,工诗善画,有谢道韫林下风;诸作巧思濬发,秀韵天成,情感真挚,有三百篇之遗风。其诗名噪于时,为时人雅相推重,古之张窈窕、孟淑卿莫是过也。”吕云仙有《梅竹轩稿》传世,收录诗词赋212首(篇)。(潘礼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