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夯实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
我省人民调解专项活动化解纠纷逾21万件
来源: 阅读量:10000 2022-08-24 14:45:59

在安徽司法行政人心中,一对“矛”与“盾”关系的“考题”,被铭记在心、反复揣摩。小问题处理不好,可能会化身尖锐的“矛”,影响着一地和谐;大难题化解得当,反倒铸就坚实的“盾”,维系了安全稳定。

防微杜渐,禁于未然。2022年2月起,省司法厅在全省启动“人民调解为人民,全力护航二十大”专项活动。8月18日,记者获悉,截至6月底,全省各级调解组织和广大人民调解员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17678件,调解成功214788件,成功率达98.67%。专项活动的有序开展,有力助推了全省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关口前移 防在“早”化在“小”

3月4日,阜阳市阜南县城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门口,王某某等一行3人准时赴约,只见他们个个神情轻松平和、有说有笑,如同春和景明的好天气。奇怪!来这儿的不都是顶着“一脑门子官司”吗?

“我们今天是来签调解协议书的。”王某某表示。

时间倒回到半个月前,王某某等3人的感受却如遭遇了倒春寒。与某物流公司发生运输纠纷,双方拉扯不断。城关镇调委会得知情况后主动介入,选派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处理此事。调解员抓住矛盾纠纷关键点,准确把握当事人心理动态,对症下药,情理结合循序渐进,最终弥合分歧。

防在“早”,化在“小”,关口前移,才能实现源头治理。专项活动要求,充分发挥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遍布城乡、分布广泛的网络优势,引导各地调解组织、调解员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针对矛盾纠纷多发领域,村(社区)调委会每周一次,乡镇(街道)司法所每月一次,县(市、区)司法局每季度一次,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普遍排查。

各地结合实际,加大排查力度,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到处可见人民调解员的身影。

蚌埠市着力加强“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599个“百姓评理说事点”就是599个“民意汇集点”。阜阳市坚持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定期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确保全覆盖、无盲区。淮南市发挥群防群治力量,及时排查矛盾纠纷的苗头和线索,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全面登记建档,认真开展分析研判。六安市要求全市所有司法所调解员及部分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进驻“六安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方便群众通过手机随时随地申请调解。宣城市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息快速上报机制,定期向党委政府推送《人民调解工作研判预警情况专报》,实现矛盾纠纷信息收集录入、分析研判、报告预警的流程化、常态化。

集中攻坚 解开“死结”事了人和

专项活动开展以来,省司法厅要求各地采取集中攻坚方式,排查化解一批较为突出、典型的矛盾纠纷,重点开展好“四类矛盾纠纷”(即涉婚姻家庭、情感等常见性家长里短的“家事类”矛盾纠纷,涉邻里、土地、基层治理等易发多发的“乡村振兴类”矛盾纠纷,涉医患、交通、商品房、物业等居民身边关键小事的“城市生活类”矛盾纠纷,涉商会、知识产权等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类”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

全省各地大力推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重点做好医患纠纷、道路交通、婚姻家庭等重点领域、社会难点热点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努力实现矛盾纠纷案结、事了、人和。

黄山市编写《“作退一步想”调解100例》,向群众发放“矛盾纠纷求助联系卡”,扩大人民调解的影响力。马鞍山市根据矛盾纠纷的不同类型、难易程度、社会影响等,灵活采取随手调解、流动调解、联合调解等多种方式,提高了化解的针对性、实效性。铜陵市建立健全医疗、婚姻、商事、物业等10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配备专业调解队伍。安庆市推出了视频调解新形式,并开展调解员入户排查、上门调解的“送‘和’到家”行动。

6月,金寨县梅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化解了一起棘手的意外溺水死亡赔偿纠纷。6月20日16时,当事人谢某某与另两名合伙人在采砂场核对账目及筹备下一步采砂事宜,结束后3人分开。不久之后,谢某某的电话便处于无人接听状态。经公安机关查找,谢某某的手机在采砂场旁的河边被找到。6月22日10时许,谢某某的尸体被打捞上岸。经鉴定,谢某某系意外溺水死亡,排除他杀。

谢某某亲属认为,谢某某是因工作而发生意外,要求公司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而承包砂场的公司负责人却认为,谢某某系自己意外溺水死亡,无证据证明因工作原因,而且公司将采砂劳务分包给谢某某等7人,公司并无责任。

如何解开“死结”?梅山镇调委会介入后,调查得知谢某某乃家中顶梁柱,其女儿年幼、父母年事已高且身患疾病。面对情绪激动的谢某某家属,以及态度强硬的公司方代表,调解员采取“面对面”“背对背”调解法,晓之以法、动之以情、明之以理,最终促成了双方在法律的框架内达成一致。6月23日18时,各项赔偿及人道主义救助金一次性支付到位。

据统计,上半年,全省各级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化解“家事类”纠纷32374件、“乡村振兴类”纠纷27658件、“城市生活类”纠纷31754件、“营商环境类”纠纷7184件。

凝聚合力 “大调解”赋能基层治理

矛盾化解并非一家“独角戏”,平安和谐“大合唱”的响起,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发力。

近年来,省司法厅通过“内部整合,外部联合”,着力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大调解”格局。一方面,积极统筹系统自有的人民调解、行政复议、仲裁、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资源,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合力。另一方面,健全“警民联调”机制,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建立“访调对接”机制。目前,已在基层法院设立调解组织121个,在公安派出所设立调解组织1273个,在信访部门设立调解组织456个,大量矛盾纠纷被有效导入人民调解渠道。

专业的事还得由专业的人来做。全省现有专兼职调解员10万余人,其中,专职人民调解员10000多人。实施全省调解员业务技能竞赛,在比学赶超中练好“内功”。对荣获省级以上(含省级)“优秀人民调解员”“模范人民调解员”等称号的,进行上门走访慰问,达到“慰问一人,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省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江淮地域文化、法治文化等紧密结合,推动法治、自治、德治一体有机融合,打造出皖北“一杯茶”、皖中“六尺巷”、皖南“作退一步想”等特色调解法。同时,推出阜阳市阜南县“五老法治诊所”、芜湖市镜湖区“两代表一委员”调解工作室、淮南市八公山区“老娘舅”调解品牌、宿州市泗县“乡贤”等典型做法,全面打造“徽风皖韵”解纷品牌,让调解品牌从“一地盆景”到“满园风景”,不断夯实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安徽、法治安徽的根基。

调解工作是“民心工程”,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法宝”。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张敏表示,近年来,我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指示批示要求,推深做实人民调解体制、平台、队伍、效能、品牌“五大建设”,有效打通了市域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下一步,省司法厅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找准调解工作定位,立足服务大局本位,努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安徽升级版,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