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抗癌勇士奋战抗疫一线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2-08-25 16:17:40

编者按:奋进新征程,汇聚榜样力量;建功新时代,彰显典型担当。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大力弘扬英模精神,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省司法厅组织开展了“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2022安徽司法行政典型事迹展播暨年度榜样人物评选活动。

本报开设“身边的榜样”2022安徽司法行政系统典型人物事迹展播专栏,持续刊发典型人物事迹,全面展示司法行政队伍良好形象,不断激发广大干警奋斗热情和担当精神,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抗癌勇士奋战抗疫一线

个人名片:

潘地件,男,1974年生,中共党员,现任蜀山监狱井岗监区党支部书记、监区长。

所获荣誉:

2017年,被省监狱管理局记个人三等功;

2021年,被省司法厅评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在蜀山监狱执勤民警的队伍中,大家格外关心潘地件。每逢遇上,总会关切地问上一两句:“地件,身体恢复得不错呀?”“潘哥,看起来气色挺好!” 他笑呵呵地回答:“我没事,扛得住。”

一边抗癌一边抗疫

从2020年1月到2022年8月,3个年头,900多天。同事们给潘地件粗略地推算了一下时间表,900多天中有一半时间在大墙内封闭执勤,另一半时间在居家隔离和集中隔离,而居家隔离的时间,他多半时间用在看病。

“一年多前,就隐隐约约感觉脖子不对劲,一直没时间去医院,觉得没什么,大意了。”高频率的封闭执勤,让潘地件疏忽了自己的身体。

b88175b2-a580-40b4-bc41-37b98cf484f3.jpg

▲潘地件面向服刑人员开展谈心谈话教育。

去年11月,在家人的劝说下,潘地件利用居家休整时间到医院做了专项检查。“甲状腺结节,建议立即门诊随访。”手里拿着体检报告,眼看又要进监封闭执勤,潘地件犹豫了一下,很快他就收起报告单又进去封闭执勤。“医院挂不上号,在家等着也着急,还不如去工作。”然而,这一等,病情却加重了。去年12月1日,潘地件被确诊为甲状腺癌伴淋巴转移。20多天后,潘地件在省立医院顺利进行了甲状腺切除并颈部淋巴清扫手术。

在家休养期间,他依然放心不下监区工作,经常打电话给同事们“问东问西”,监狱领导上门看望和电话慰问的时候,他也多次表达想要回去上班的想法。2月25日,潘地件重返工作岗位,带了许多药。

愧对家人负“债”累累

对于工作,潘地件无愧于心、坦坦荡荡,但对于家庭他却是个负“债”累累的人。

潘地件兄弟姐妹五个,他排行老四。2008年母亲去世的那一年,潘地件在心里下了决定要常回家看看,多找些时间陪陪老父亲。然而事不遂人愿,和老父亲的约定,他总是一次次爽约。

d9ccb5ca-6e16-47d6-bc36-76c61cf4cb68.jpg

▲潘地件在执勤中。

2019年10月,潘地件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报名参加离家万里之外的驻外执勤工作。出发前,82岁的老父亲住进了医院。是随队出发?还是回老家照顾老父亲?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病床上的老父亲对他说:“单位的事是大事,不要牵挂家里。”老父亲生前对他的叮嘱,最后成了永别。

2019年12月4日,潘地件回乡奔丧。历经24个小时奔波后,他的悲痛和愧疚在父亲的灵堂前爆发了,他跪倒在地上号啕大哭……

深耕狱园坚守初心

“有些服刑人员想学技术,我就多教一点,等他们刑满释放回家了,就能凭着一技之长,找到工作,就不会走回老路。” 潘地件1999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多年来,他扎根在基层一线,积极组织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先后参与开发出10多个新产品,7次获得科技成果奖。

科技创新结出累累硕果,教育改造他也是行家里手。2017年,服刑人员朱某转入潘地件所在的监区,其因伙同他人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行为,原判刑期较长。入监后,朱某情绪一直消沉,不服从民警管理。

潘地件给了朱某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一次又一次的谆谆教诲,犹如一碗碗“心灵鸡汤”,让朱某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功夫不负有心人,朱某的改造态度有了明显改变。

“法治工匠”的不变初心

个人名片:

王兵,男,1982年生,中共党员,现任滁州市南谯区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所获荣誉:

2021年,被滁州市南谯区委记个人三等功。

从事政府法制和行政复议应诉工作16年来,王兵以赤诚之心感受群众冷暖,以工匠精神践行责任担当,努力让群众在每一个复议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他不变的初心与追求。

既当“指挥员” 又当“战斗员”

2019年初,南谯区机构改革后,王兵从原区政府法制办主任转任区司法局副局长,在原法制办工作人员未转隶到司法局、司法局行政复议应诉股负责人尚未到位的情况下,他一肩挑起两责,白天,处理依法治区、合法性审查、行政执法监督等日常工作;晚上,收集案件证据材料、起草答辩状,研究区政府行政应诉案件。

当年,王兵先后办理9件以区政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原告主动撤回起诉2件,判决驳回起诉或诉讼请求7件。

dc96d99c-b693-4f73-bb9f-67222de665b8.jpg

▲王兵(右一)部署当地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督查。

其中一起案件令王兵印象深刻。2020年10月,乔某诉区政府行政强制一案二审期间,王兵于一周内三赴省高级人民法院。另一边,他会同相关镇政府与当事人乔某沟通,最终促成和解,化解了这一因房屋征收导致的行政诉讼案件,消除了不稳定隐患。

既恪守“尺度” 又心存“温度”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王兵恪守“一碗水端平”原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客观评判是否曲直。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审查,该维持的维持,该撤销或变更的坚决撤销变更。

在行政复议办理方式上,王兵在坚守“以法律为准绳”的前提下,注重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审查方式。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尽可能缩短办理时限,减少行政成本,提高复议效率;对重大复杂、社会关注的案件,通过公开听证的方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304d3f6e-182d-44f1-b7a6-6ad4cf8f6a8a.jpg

▲王兵(右二)组织召开行政复议案件听证会。

在王兵的推动下,2019年至2021年,南谯区通过听证办理的行政复议案件6件,行政复议直接纠错23件,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显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纠正违法行政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既化解“已然” 又防患“未然”

近期,滁州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全市上半年行政机关行政应诉情况。通报显示,上半年,南谯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数20次,其中11次是由主要负责人出庭,该指标居全市第一位。

这一成绩的取得,令王兵颇感欣慰。近年来,王兵压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责任,推动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对全区行政应诉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情况按季通报。截至目前,出庭应诉率达100%,有效推动了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

为从源头上减少行政争议发生,王兵联合区法院推动出台《关于加强行政案件诉源治理和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意见》,主动对接区法院、相关行政机关和当事人。创新建立行政诉讼案件常态化预警机制,已就4件败诉风险高的案件发布败诉红色预警,并加强调度,取得阶段性成效。

筑牢无形的墙 点亮新生路

个人名片:

卢士诚,男,1974年生,中共党员,现任六安市金安区社区矫正执法大队长。

所获荣誉:

2020年,被六安市金安区司法局党总支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忠诚担当,他是社区矫正威严的捍卫者;铁面温情,他是迷途者返航的引路人。在他的带领下,近几年金安区社区矫正工作位列全市第一方阵。

争做矫正工作“明白人”

2017年,在基层司法所默默奉献21年的卢士诚,调任社区矫正新岗位。面对全新的挑战,他以学为径,坚持向实践学、向基层学、向群众学。通过不懈的学习、思考,熟练掌握了社区矫正法规知识和业务流程,迅速完成角色转变,成为矫正工作的“明白人”。

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卢士诚总结出“五心工作法”。衔接时讲究“细心”,认真了解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严把“入口关”。管理时讲究“平常心”,做到思想教育从严,生活关怀到位,有效缓和部分社区矫正对象的对立情绪。教育时讲究“恒心”,只要有空余时间就去司法所给社区矫正对象上课,提醒他们不但“红线”不能越,而且“精神”不能萎。谈话时讲究“耐心”,在开展个体谈话时,要耐下性子当社区矫正对象的听众,让他们说出心里话。生活中讲究“关心”,当社区矫正对象工作生活遇到困难时,要尽力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像家人一样的温暖。

甘做矫正对象“领路人”

在日常执法中,他对每一位前来寻求帮助的社区矫正对象,都热情接待。一杯热水、一句问候、一份鼓励,让社区矫正对象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对于被处罚的社区矫正对象,他耐心宣传法律知识,让他们能够积极改正自己的错误。

e1129d4e-2ed9-47e8-9cbe-b4ebffb02813.jpg

▲卢士诚(右一)与医生交流社区矫正对象病情复查情况。

社区矫正对象马某原本经营一家酒楼,生意不错。然而,在其交通肇事后,原先的生意便无以为继,加上赔偿被害人40余万元,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顿。马某因此变得消极沮丧,对生活失去信心,在家无所事事,多次酗酒闹事。卢士诚听闻后,上门劝解马某要有直面生活的勇气,作为男人,要为妻儿撑起一片天空。在他的关心下,马某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

aa3ae6c8-b685-48a8-b652-5e8360d91343.jpg

▲卢士诚(中)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入矫宣告。

在交谈中,卢士诚得知马某原先有过养殖经历,有一定的养殖技术,便鼓励其发展特色养殖,并帮助其联系农业主管部门。在多方支持下,马某的养殖场已初具规模,还帮助村里解决了几户困难家庭的就业问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后来,卢士诚再去马某家走访时,马某都会热情地邀请他去养殖场看一看,原先的愁眉苦脸,而今已是喜气洋洋。

愿做攻坚克难“干事人”

“社区矫正大队不是机关是基层”“社区矫正干警不是干部是干事”这些金句,是卢士诚根据实战经验总结提炼出来的,他用这些形象生动的话语,勉励社区矫正大队干警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塑造金安区社区矫正大队新形象。

在他的示范带动下,金安区社区矫正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今年上半年,全区开展了“两项整治”专项行动、社区矫正岗位技能大比武活动、“智慧矫正”中心建设等多项工作,获得上级部门肯定以及外地同行的认可。

平凡坚守 亦如歌

人物名片:    

吴正锋,男,1978年生,中共党员,现任祁门县司法局大坦司法所所长。

所获荣誉:    

2016年,获“黄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20年,获“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称号。

若岁月如歌,那吴正锋的这首“原创民谣”便是一首传递温暖的歌。在司法行政一线坚守17载,他耐心热情对待来访群众,公平公正调处矛盾纠纷,兢兢业业开展普法宣传,让“原创民谣”在乡野间传唱。

为民解“疙瘩”办好实事

2019年8月,吴正锋在日常走访时,得知一位80多岁的老人家因为儿子不赡养,居住在一处危房里。当时正值南方夏季,若是有暴雨袭来,恐有安全风险。看到老人家的居住环境,吴正锋的内心不是滋味。

0ab8e18f-cf27-489b-ba04-d9d9ccd0710d.jpg

▲吴正锋(左一)向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

通过走访了解到,老人家与儿媳关系一直不好,儿子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前几年背上外债,住房条件紧张,就把母亲安置在破旧的老房子,一开始还去探望,后来就不管不问。为了让老人家能够安享晚年,吴正锋找到其子、儿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他们赡养老人是应尽的义务。与此同时,向有关部门争取支持修缮危房。经过他的努力,老人家住的“忧心房”得到改造加固,其儿子、儿媳也承诺定时看望老人,送去生活所需要的物资。

这些年,吴正锋“泡”在家长里短中,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疙瘩”,平息了一起又一起纷争。

打开矛盾冲突“减压阀”

每化解一起纠纷,就是给社会带来多一份安宁。吴正锋主动把工作重心前移,努力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打开矛盾冲突的“减压阀”。

2018年,大坦乡境内德上高速正式开工。他及时指导成立了涉高速事项调解委员会,参与指导涉及高速征地、拆迁、施工中的矛盾纠纷,4年间共排查化解相关纠纷210余起,确保了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54435ab8-c769-4868-b621-a2353cbac860.jpg

▲吴正锋(左二)赴现场调处山场纠纷。

既要事后化解,更要防患未然,普法宣传是提高群众法治素养的基础性工程。吴正锋创新工作方法,将全面覆盖与点上开花相结合,将党员、村(组)长、青少年列为普法培训第一梯队,常态化开展“法律八进”等活动,大力营造尊法、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战疫”舍家他不畏风险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吴正锋连续20多天奋战在“抗疫”一线,开展排查登记、防疫宣传,坚守在乡村劝返点,由于高负荷的工作强度,他的嗓音变得沙哑,脸部、耳后也被长时间的佩戴口罩勒上了深深的痕迹。

当年1月30日,有一名从湖北务工返乡人员,其家人出现低烧、流鼻涕等症状。面对被感染的风险,吴正锋主动请缨,与医护人员一同上门对该返乡人员及其全家人进行检查,确认了他们只是感冒。经过14天的居家隔离观察,该户顺利解除隔离观察。

疫情防控期间,吴正锋先后化解涉及疫情防控的矛盾纠纷10多起,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单1000余份,电话或微信核查社区矫正对象1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