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先后安排1330项改革任务,各方面共推出制度性成果1073项……9月5日,记者从省委宣传部举办的“安徽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年来,我省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改革呈现出协同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省委改革办副主任余三元介绍,十年间,我省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攻克了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攻克的难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过剩产能加速出清,党政机构改革推动机关履职顺畅高效,“一改两为”“党建+信访”让工作作风焕然一新;坚持激发动力、增进福祉,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难题,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公立医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等改革持续深化,城乡基本医保整合统一、养老保险扩面提标,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上得了学、看得好病,获得感更足;坚持破字当头、迎难而上,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首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个国家实验室落子安徽,12个大科学装置布局建设、数量居全国前列,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建设,林长制、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城市生命线、县域医共体等改革推向全国,新时代安徽改革的招牌更亮、成色更足、动力更强劲。
十年来,我省大力推进民主法制改革,让民主与民心更加相通。立法监督制度更加完善,完成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改革,健全立法协商协调、论证咨询、第三方评估等工作规范,建立健全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等制度。十年间制定、修改法规和作出决议决定297件,依法开展监督238件,《安徽省创新型省份建设促进条例》《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安徽省大数据发展条例》等重点领域立法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协商民主制度更加健全,打造“省委书记来督办”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书记省长来协商”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广大网民来参与”月度专题协商三大重点协商品牌,推动构建长三角地区、鄂豫皖三省、长江经济带省市政协“三大联动履职平台”,凝聚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群团改革更加深入,全面完成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机构改革,健全直接联系服务对象制度,“创青春”点亮青年创业梦想、“皖嫂”拓宽妇女就业渠道、“跟着劳模去扶贫”带动群众增产增收,群团组织更好地转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我省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改革。围绕生活更殷实推进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三变”改革,推广农业生产“大托管”,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十年间农民收入增长1.6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降至2.34、消费倍差降至1.54,城镇每3户、农村每4户家庭拥有1辆私家车。围绕生活更美好推进改革,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实现全覆盖,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全面推开,卫生技术人员数翻一番,全省人均预期寿命增长2岁多。今年省里集中拿出150亿元实施就业促进、老年助餐、安心托幼等10项暖民心行动,通过办好“一件事”推动解决“一类人的事”。围绕社会更安定推进改革,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建立政治、经济、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等23个重点方面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机制,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公安改革,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基层治理“四事四权”工作法,平安建设连续10年获全国先进。(记者 徐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