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五聚焦、五提升”打造“泾品网格”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2-09-14 15:07:13

今年以来,泾县深入贯彻创新社会治理新理念、新思想,围绕落实“三比三创三争”活动和深化改革工作总体部署,秉承“管用有效、精简节约、体现特色”原则,推深做实“多网合一”网格化服务管理,全力打造“泾品网格”,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聚焦基础保障 打造“实用网格”

为了更好地做好基础保障工作,泾县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政法委书记任副组长,27个县直单位责任领导为成员的“多网合一”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县网格化工作,在政法委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改革创新工作要求,在深入调研全县26类基层服务网格情况,逐一摸底核对,并通过召开讨论会、征求意见等方式充分论证基础上,经县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推深做实党建引领“多网合一”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应整尽整、符合实际”原则整合22类网格。县、镇两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670余万元,用于专兼职网格员工资及意外保险、信息平台维护等,网格化工作日常经费足额保障。

聚焦职能定位 打造“全科网格”

“小网格”体现“大治理”,“小题目”做出“大文章”,网格化服务管理能否见实效,关键在于聚焦职能定位,服务功能能否做好全面覆盖。在具体实践中,领导小组着力以全域覆盖“一网到边”、全科功能“一网统管”、全程服务“一网通办”三点为抓手,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满意度。

全域覆盖“一网到边”。采取“城市+农村”“二分法”,城市社区以300户左右为一个网格,农村村(社区)以村民小组为主界限,以200户左右一个网格,全县划分102个城市网格、362个农村网格,确定网格名称和统一编码,形成相对固定的基层服务管理单元。

全科功能“一网统管”。各乡镇党委指导各村(社区)党组织对所辖各类网格进行整合,统筹党建和综治、文明创建、卫生健康、医疗保障、乡村振兴等事项,建立“6+3”网格履职体系,掌握“人、地、事、物、情、组织”六类信息,做好信息员、上报员、宣传员“三员”,打造功能齐全、管理有效“一张网”。除此之外,领导小组还做好全程服务“一网通办”的工作,积极推动人民调解、社区协商等事项融入网格,建立村(社区)调委会与网格联调联动机制,落实网格事务“六事”工作法,创新建设碳酸钙企业调委会、专业化矛盾调解中心、“135阳光议事厅”等,网格服务“内涵”提质增效;将“1cm红色驿站”嵌入网格,创新“代帮办、自助办、上门办”机制,链接服务项目36个,开展党群服务260余场、惠及1.4万余人次,延伸网格服务“红色根系”。

聚焦队伍建设 打造“品牌网格”

组建两支“主力军”。每个网格建立“4+N”“1+1+X”网格基础力量,健全网格指挥长、网格指导员、网格警务员、网格法务员联系N个网格和网格长、网格员协作X名网格信息员的服务管理体系,配齐配强71名专职网格员、578名兼职网格员,依托网格管理委员会和服务团队开展常态化活动。

用活五支“预备队”。整合部门力量,发挥群团优势,引导社会参与,形成“网格+”特色品牌。城市社区实行“网格+红色物业”管理模式,发动物业管理人员入网,成立物业行业党委1个、红色物业公司党支部3个;扎实开展“网格+文明创建”,推动网格内机关党员干部联户全覆盖,参与“党员回家”活动,主动认领楼栋长,成立社区大党委8个,配齐兼职委员24名;构建“网格+党组织”体系,落实党员“1+N”联系服务群众机制,蔡村镇实施“青蓝工程”,组织“老带新”帮带小组深入网格,解决问题75个;全面加强“网格+义警”队伍建设,“茶旅汀溪义警队”“泾川义警”等积极参与网格治安巡逻、防范养老诈骗宣传,构建治安防范“铜墙铁壁”;建强“网格+五老”团队,组织网格内老村干部、老党员等积极参与网格化工作,丁家桥镇探索纠纷化解新机制,招募陪调员21人,在重点矛盾调处中发挥“定盘星”作用。

聚焦平台运行 打造“品质网格”

建设“一个平台”通全网。建成泾县综治信息平台,与各类管理服务平台有机融合、全面覆盖,集合人口综合管理、平安建设、便民服务、短信系统平台等多种功能,通过网上登记、分流交办、跟踪督办、短信提醒,实现矛盾纠纷、信访事项、人口事务、重点群体等信息动态管理,做到网格化管理“一网清”。

使用“一部手机”促联动。打造链接平台的网格化专业版APP“社管E通”,开展信息采集、情况报告和处置评价等各项工作,真正实现一人采集、各方应用、全网关联;按照“一网格一微信群”模式,推动网格内村(居)民、企业、商户、机关事业单位等“一户一代表”进群,及时传达党委政府声音,收集群众诉求,做好政策法规宣传等工作。

借助“互联网+”强服务。充分利用县域社会治理信息化成果,将数字技术应用延伸至网格,拓展网格服务“外延”。“雪亮工程”新建视频监控点位1142处,整合、汇聚6500余路监控资源,建成“共享平台”,推进网格内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微安全”APP作用,建立运行便捷、覆盖全县、直通网格的应急管理防控救援体系,及时有效处置网格各类安全隐患;探索“互联网+调解+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通过登录“多元调解”小程序和12348中国法网开展“线上代办”,受理网上调解922件,其中诉前调解案件712件,在线调解成功率达74.18%,解答法律咨询121人次。

聚焦完善机制 打造“系统网格”

强化督查考核。坚持把推进“多网合一”工作作为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平安建设考核、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做实督促、考评、指导,推动重心下沉。

完善流程管理。建立健全“问题发现+定期研判”和“清单+闭环”机制,实行网格管理委员会“月例会”、村(社区)“季度研判”和网格事项流转处置等制度。对网格上报事项落实,村(社区)整理汇总,乡镇根据问题和管理权限“吹哨派单”,职能部门主动承接、限时办理并及时反馈结果,形成“信息采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的工作闭环。

加强奖惩激励。各乡镇负责制定专兼职网格员考核细则和服务标准,开展定期评价、动态管理,并与绩效补贴挂钩,对表现优异的兑现奖励,对履职不到位的进行批评教育或组织调整;对网格员参与纠纷调解落实“以奖代补”政策,鼓励网格员参与“优秀网格员”“优秀综治信息员”“人民调解能手”“优秀调解案例”等各类评选表彰活动,增强网格员职业荣誉感。(吴泾中 记者 陆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