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我与东门渡河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2-09-30 14:38:21

这是一支蜿蜒屈曲的水,她从梅山头潺潺而下、款款走来,绕过九连山,穿过两岸万亩圩田,流经宣州古泉、芜湖湾沚、宣州养贤,是芜湖与宣城的划界河流。汤汤河水由南向北奔流五十里,在东门渡注入裘公河,流进水阳江。东门渡现位于水阳江管家渡西侧,曾为芜湖县花桥镇东门村所在地,扼裘公河通往下游当涂鸠兹入口,数千年来一直是繁华的水运码头和物流物资中转集散地,因渡口兴盛称之东门渡,而这盈盈一水也因此得名。

这几年,我也一直沿着她在走,从古泉到养贤。

我与东门渡河缘起古泉。2019年我到古泉水利部门工作,这个丘陵乡镇只有一条河,随着河长制推深落实,每月陪同河长巡河来来回回走过不知多少遍。每一座桥每一块公示牌宣传版块、每一个穿堤设施都谙熟于心。但最难忘的还是2020年那一场大水。

2020年夏,长江中下游地区罕见的雨水,长期超保的水位、不断漫破的圩口,让防汛成为当年圩乡人民心里最艰苦也最难忘的记忆。6月29日,市区两级相继启动防汛抗旱应急响应,指挥部一声令下,各部门倾巢而出各司其职。我是镇水利站的负责人,可想而知,上传下达事无巨细都在我这里汇总落实。从那天起,基本都在圩埂现场和办公室之间穿梭。我从前在机关工作,从来没见过这种阵仗,每一天都是身心的新挑战。白天在圩埂上的工作对我来说每一样都紧张又新鲜,涨水、巡埂、再清障、加高、架子埂……还记得到低洼区去挨家挨户劝导人员转移的时候,雨大到连说话都听不清,只能扯着嗓子喊。雨衣雨靴很重,在泥泞的圩埂上行走都艰难,常常走完一截衣服就湿了,雨水泥水汗水,经历的人都有体会!夜里睡觉闭上眼睛都是河水在翻滚,连梦也下着大雨。水一天天在涨,东门渡河沿岸的大小圩口都在鏖战,自兴圩的子埂加一层又一层,眼看着水就要漫过埂面;7月16日,下游的大圩漫破,河水湍湍奔往下游。本以为能松一口气,但因流速过快冲刷严重堤身压力过载导致自兴圩横埂前段内坡突发塌方,长达30米的塌方截面从圩顶滑坡,镇防指立即组织应急抢险,经过清沟沥水打桩加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总算是有惊无险平稳度汛。有人说“有惊无险”是人生最幸运的词语之一,那时候的我还不知道,幸运的事还不止这一件。

7月23日,水已经退到保证水位以下,我在例行巡埂的时候,突发腹痛,圩埂上无处落座,只能蹲在埂边等痛过这阵,同事说我脸色煞白,坚持要送我回去休息,途中仍感不适,我心中担忧就直接去了医院,圩埂到医院40分钟车程,到了医院已是午休时间,只能收入急症,一系列检查下来医生诊断先兆流产,我仍然记得当时看到病例上的这四个字时,那种头顶发麻的感觉。立即住院保胎。这住了院必须要请假,消息传到单位,很多同事问我当时为什么不跟领导说明情况这样就不用冲在第一线。回想起来,既是无知无畏也是职责所在,大汛当前,举镇上下,全都在一线抢险抗洪,身为水利站负责人,那时候个人困难实在说不出口。可身为母亲,在孕9周到孕13周就是常人口中孕妇最需要注意的三个月这段时期,没有给我的小海马一个安全平稳的环境,反而要他陪着我一起在圩埂上奔波、在风雨里穿梭,心里只有愧疚和后怕。好在有惊无险,经过休养宝宝茁壮成长,还被同事调侃是最小防汛先锋。但至今回想当时,仍心有余悸,便更感恩命运宽仁。

2021年终,因工作调动来到临乡养贤,党委安排我分工联系宝圩村,正是东门渡河下游。宝圩村辖南秋圩与宝圩,都是千亩以上圩口,其中宝圩沿东门渡河圩埂长达8公里,占地九千多亩,此处河面比上游邵村段要宽阔许多,河水清澈,堤防也更宽厚坚固。

2022年初疫情反复,因为宝圩村与芜湖湾沚区交界,疫情期间交通管控,每天到村工作几乎都要从圩内小路,然后上圩埂沿着东门渡河,走村入户宣传防疫政策、摸排来返乡人员。在一次例行摸排工作后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协查通告,发现当日摸排的人员当中有一名封控区返乡的人员,跟主要领导电话汇报以后就立即赶到医院做了核酸,在车内自我隔离的时候也想了很多: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各种突发事件一出就要冲在第一线,不是简单一句辛苦就能描述的,常态化的加班值班常常有家不能回有事顾不上。可这些岗位总归要有人干,在岗就应该在状态!在岗就要尽责!大多基层干部心里还是坚守着这样最朴素的操守。凌晨的时候结果出来,关上车门,午夜的春风微凉,城市上空星光依然璀璨。回到家里看到摇篮里的小朋友睡得香甜,作为党员又作为母亲,我们在寒风烈日中奔波、在防疫防汛中逆行,我们所守护的,不正是这甜美安稳吗?

2022年4月,因乡政府党政领导班子人员调整,我的分工联系村调整到了大山庵,又是东门渡河沿岸。

大山庵沿东门渡河有大小三个圩口,长兴圩、联滩圩、三合圩;其中长兴圩最大,为在册千亩圩口,共3000亩其中水面1100亩,大体呈椭圆形,周边两个村的农户,在此养殖耕作,东门渡河环抱长兴圩蜿蜒而下,流往下游宝圩。初到大山庵,带我了解情况的主要领导第一站就选了方里扬,那是东门渡河沿岸一个美丽的村落。从马山路边一条不起眼的岔路拐进去,这就进山了,道旁林木苍郁,在绿荫中翻过一个山头,眼前豁然开朗,青山环绕阡陌纵横,碧波在农舍前荡漾,俨然一派桃花源的气象呀!在长兴圩的埂边下车,迎面凉风习习,眼前碧水盈盈,远处青山苍苍,这人间四月天气,真“不知有晋”!依山傍水的方里扬村长期以来并没有被开发建设,怎样在保持绿水青山的前提下打造金山银山,就成了乡村两级党组织聚焦项目谋划与项目建设的重点。直到去年,在乡党委政府的积极努力下,谋划了大山河乡村振兴产业基地项目,结合政策性投资和民间投资,计划打造一个集观光度假、水产养殖、休闲采摘为一体的农旅项目。一方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人居环境,方便村民起居出行;另一方面拉动就业提高村民收入,提升村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维度,积极促进乡村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5月汛期将至,为了查看汛前清障情况,我带着分工村干部在长兴圩圩埂上徒步。埂上风很大,抬头是万里碧空,圩内的麦田金翠交错色彩斑斓,还有白鹭在其间飞逐嬉戏;圩外的东门渡河静静地流淌,阳光下闪动的粼粼波光犹如明亮清澈的眼波,深情地凝视着沿岸即将丰收的圩田和远处的青山红瓦。这大好河山啊,怀抱着振兴乡村的梦想,在历史的波浪里笃志前行!

清波碧浪的东门渡河,贯穿着我这几年的时光,她在宣州北乡大地上婉转萦回,陪伴着我在基层盘桓扎根,她审视着我的成长,也见证我为乡村发展贡献的荧荧之光。但愿来日,我仍能脚踏实地扎根泥土,不负职责不负理想!(李实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