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季。一天三次往返接送读九年级的小女儿成了我的必修课。我天天亲近书香四溢的校园。
2014年下半年,大女儿已在北京某大学读三年级。5岁半的小女儿摇摇晃晃地走进小学读书,我和她妈妈便开始了接送她的历程。我又一次见证了书声琅琅,孩子们的朝气蓬勃,深刻体验了校园的和谐温馨平安。
斯时,农村家庭都蜂拥进县城买房子,为的是孩子能在城里读书,享受好的教育资源。年龄不太大的爷爷奶奶发挥余热,自告奋勇地陪孙子孙女上学;有些夫妻不惜放弃外面丰厚的收入回来“陪太子读书”。有些人没有买房子,就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于是,县城里几所崭新气派师资力量雄厚的小学中学人满为患,门庭若市车水马龙。我反其道而行,将她送到无人问津的小城边缘的村小就读。
其时,村小一片荒芜,门可罗雀,偌大的校园里几栋楼房冷冷清清,一棵棵高大的树木诉说着小学昔日的繁盛。老师和学生加起来只有稀稀拉拉的二十几个人,与那几所学校的拥挤形成天壤之别。虽然如同弃婴,“天高皇帝远”无人问津,但老师们没有丝毫懈怠,按部就班地准时开门,准时放学。早上,总有老师在大门前等候孩子进来,电铃声指挥着学生上课下课。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老师们尽可能让几个学生互动,提高他们来学校读书学习的兴趣。虽然人少,但校园里星期一上午都会举行升国旗仪式。高高低低的十几个学生迎着朝阳,手臂举过头顶,唱着国歌,注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放学时,值日老师把孩子一个个交到家长手里,如果哪个家长因故来迟了,老师就带着孩子写作业做游戏,直到家长前来。老师们还常常顺路把孩子送到家,忙碌的家长连声称谢。
我感到宁静的小学校就是一片净土,那十几个孩子如同十几颗种子植入那片净土中。
小女儿读三年级时,县城里的几所名校实在不堪重负,便严格按就近上学原则招生。于是,县城周边冷清的学校人气旺盛起来。
新学期开学前,主管部门对校内外进行了紧急修缮。施工师傅们顶着酷热,清除了杂草荆棘,拓宽了道路,铺上水泥,粉刷了内外墙壁,增加了绿植,整修了厕所,整个校园旧貌换新颜。本来有些怨气的家长见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个个喜笑颜开。师生数量翻了十多倍。欢声笑语荡漾在校园的晴空。
此后,每天放学前都有两个值日老师早早地守候在公路边,配合准时过来的交警指挥家长带着学生有序上公路。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交警和老师从没有缺席,共同构筑了一道安全的屏障。南来北往的大小车辆都非常配合地听从指挥,按交警的手势或走或停。师警联手奏响了校内校外平安和谐的乐章。
我感到小学校如同一池波澜不惊的春水,小女儿和同学们像一条条小鱼无忧无虑地畅游其间,向往着理想的彼岸。
时光荏苒,2020年9月,小女儿进入以著名物理学家命名的学校读初中。这所新建的学校涵盖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占地广阔,学生数量庞大。每天上学和放学时间,浩浩荡荡的家长大军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门前。车流如潮,老幼云集,色彩斑斓,蔚为壮观。交警总是提前出现在几个路口和校门前,警灯闪烁,着警服的挺拔英姿似定海神针,让过往的车辆自觉减速慢行。数名男女保安手持警棍等器械,佩戴着口罩守候在校门口。男保安健壮威武,女保安飒爽英姿。学生们戴着口罩排队进出,门卫挨个测体温,虽然学生数量大,但从不混乱,紧张有序。家长们自觉地在警戒线前停车止步。在门口不扎堆,不聚集,不大声喧哗。校内校外一片和谐安宁。
虽然我很少步入校园,但我从孩子们欢声笑语中感受到校园是他们的乐园!他们沐浴着阳光和春风,在那里一天天地成长;透过高高的铁围栏,我看到校园里安宁恬静,我知道学生们在安静地聆听老师释疑解惑,思绪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塑胶铺就的五彩操场上活跃着学生们矫健的身姿,汗水中展现着青春与活力;每周一次的国旗下的演讲,学生们面对国旗肃然挺立,演讲的同学慷慨激昂,铿锵的话语鼓舞了同学们的豪情,收获了奋发学习、健康成长的信心和力量……我从老师们进出校园时自信和欢快的神情里,感受到他们辛苦并快乐着。他们不仅注重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还悉心关爱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天冷了,有老师给班级准备了多个热水袋,还让家人给每个水袋缝上布套;炎热时为防止操场上同学中暑,老师提前准备好凉水和药物……校园是他们放飞希望,实现理想和抱负的舞台。他们因为孩子们而青春,因为朗朗的读书声而年轻,因为学子们如雏鹰展翅而激情澎湃满怀豪情。
这平安校园就是一片广阔的森林,一棵棵栋梁之才正茁壮成长。(李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