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把群众的事 放心上抓手上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2-10-13 14:40:33

编者按:奋进新征程,汇聚榜样力量;建功新时代,彰显典型担当。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大力弘扬英模精神,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省司法厅组织开展了“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2022安徽司法行政典型事迹展播暨年度榜样人物评选活动。

本报开设“身边的榜样”2022安徽司法行政系统典型人物事迹展播专栏,持续刊发典型人物事迹,全面展示司法行政队伍良好形象,不断激发广大干警奋斗热情和担当精神,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把群众的事 放心上抓手上

人物名片:

夏克宗,男,1974年生,中共党员,现任马鞍山市当涂县司法局太白司法所所长。

所获荣誉:

2019年,获得“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表现突出个人”称号;

2020年,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2021年,获得“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称号。

“群众工作无小事”是夏克宗时刻记在脑海里、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二十载春秋,韶华匆匆,也硕果累累。他把百姓放心上,把实事抓手上,把为民落在一次次调解、一次次普法中。

化解纠纷的“急先锋”

2018年,太白镇一名高中学生在校上课期间突发状况,倒地昏厥后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学生家属与学校因责任承担和经济补偿等事宜发生激烈争执。得知消息,夏克宗迅速组织调解。

587c77e3-80d3-464e-af06-55ba13fd55a3.jpg

▲夏克宗面向人民调解员、普法骨干开展培训。

然而,在调解过程中,一旁的同事却发现夏克宗“不对劲”:他的腰弯曲着,脸上渗出细密的汗珠。难不成是他的老毛病又犯了?跟他的家人一打听,果然是的。家人和同事劝夏克宗去医院治疗,他摆摆手道:“比起当事人丧子之痛,我这点疼痛算什么?”夏克宗就忍着疼痛,先后组织了三次调解,用炽热之心做到“情”通,用公正之心做到“理”达。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共识,使这起可能激化的冲突得到有效化解。

大事小情,皆关民生。近年来,他每年深入各村居、企业指导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0余件,调解率达100%,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良好局面。

复工复产的“助推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太白镇众多企业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成为重点工作。夏克宗与同事们组成法律服务团队,制定“服务清单”,用更加走心的法律服务,为复工复产企业送去更加省心、贴心的法治保障。

2020年春节期间,某机电公司负责人潘宝兰遇到了两件烦心事。年前,一名职工在厂里受伤,公司在工伤赔偿方面与职工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年后,受疫情影响,企业一时半会开不了工。走访时,夏克宗了解到该公司情况后,多次赴相关部门协调,为企业处理用工纠纷支了招,为复工复产扫清了障碍。

edf641f3-e0b9-46ca-a092-e8985f8f142b.jpg

▲夏克宗(右一)到辖区企业开展“送法进企”活动。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这些中小微企业用工更加紧缺,没有工人我们就没办法复工复产。而且,对于非常时期的劳动合同签订,我们也担心在权利义务方面有所遗漏。后来,向夏所长反映了我们的顾虑,没想到他十分重视,帮我们跑前跑后,很快就解决了!”对于夏克宗的帮助,某环保设备公司负责人李海山由衷道谢。

法治文化的“传播员

曲是熟悉的民歌调,词换成了朗朗上口的普法词。这样一来,曲有古韵,词有新意。2020年,夏克宗将普法宣传纳入到乡村文化大舞台文艺演出中,与当地文艺创作者共同填写了《普法宣传歌》《姐妹们一起来普法》《普法三句半》等普法文艺作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农民们进行法治文化宣传,收到了热烈反响。

夏克宗注重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法律法规及道德知识宣讲活动,润物细无声地将法治文化浸润到广大群众心中,当地百姓“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明显增强。太白镇蝉联“全国文明镇”的背后,离不开夏克宗等基层司法行政人员的付出。


“满电”状态下的司法所长

人物名片:

朱青,女,1990年生,中共党员,现任亳州市谯城区司法局谯东司法所所长。

所获荣誉:

2020年,获评亳州市第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标兵”;

2021年,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好故事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工作任务摆在眼前,她可以放弃周末“连轴转”,可以通宵达旦“敲键盘”,劳累与疲惫在一场场精彩的普法活动和一本本详实的工作记录中,被瞬间满格的能量全然击退。当被问及如何保持“满电”状态,她会神采奕奕回答:我热爱我的工作,这就是我力量的源泉。

用实干“发力向前”

2018年,朱青进入到市谯城区司法局普法股。普法工作是项潜移默化的工程,她常常思考,如何使得每场活动取得最大化实效?于是,她向领导同事们请教,深入到群众中展开调查。

4385bff8-91ff-42d8-926f-3de7b93e1f45.jpg

▲朱青(右一)在街头开展普法宣传。

明确了“关键点”,找准了“需求点”,朱青“开讲了”。她以身边真实发生的案例为切入点,面向青年干部、基层群众累计宣讲100余场次。为了紧跟新媒体普法的形势,她开设并运营“法治谯城”微信公众号,累计推送了2000多条普法内容,阅读量达8万多次。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期间,谯城区司法局成立了专门办公室,朱青被抽调兼任业务人员。那段时间,工作一项接着一项,压着茬,铆着劲,朱青的每一天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为了尽可能多陪一陪年幼的孩子,她选择在孩子入睡之后开启加班模式。有时候熬得太晚,便趴在电脑桌上睡着了,醒来后便开启了新的一天工作。不过,对于朱青来说,扎实的工作成绩,就是治愈疲惫的良药。

以信仰“蓄能充电”

司法所是司法行政工作的基石。有人说,基层工作苦累难。但在朱青看来,千难万难,扎根群众就不难。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等各项业务需对应“专业”二字,“专业”是态度、是标准,身处与群众面对面的基层,只有“专业”才能让群众少“跑趟”。

朱青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司法行政每项业务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定、文件精神,她会在第一时间学习领会熟悉掌握。在理论扎实的基础上,她走村入户,对每位管理对象走访调研,定期研判……

每一天,她都会记录工作日志,不只记录,更是总结,查漏补缺提炼经验。她总说:干好工作,是本职,更应是本能。

为青春“擦亮底色”

根据组织安排,今年,朱青被选派为谯东镇辛集村党委第一书记。城市里长大的她,对农村工作不熟悉,但她认为只要俯下身子,脚踏实地,就能够让群众感受到她的真心实意。

e2c97c4c-e91c-4d43-8198-60dd2c16fadd.jpg

▲作为法治副校长,朱青走进校园给孩子们上法治课。

6月,她投身到秸秆禁烧工作中。烈日酷暑,她在田间巡逻;漫长黑夜,她在棚内值守。7月,村里的部分耕地遭受汛情,为了让村民的损失降到最小,她加入到排涝第一线。8月,面对疫情防控突发情况,谯城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启动应急响应,在9天内做了6轮全员核酸检测。那9天里,朱青常常一站就是大半天,搬运物资、维持秩序、帮助老人儿童完成信息登记。朱青觉得,虽然累点,但她与村民的距离又拉近了。

无论哪个岗位她都想干好、无论哪项工作她都拼尽全力。奋斗是青春最好的底色,在一线淬炼中,朱青的青春之花开得正旺。


心中有杆“秤”托起公平正义

人物名片:

陈念,女,1981年生,中共党员,现为安徽凤明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

所获荣誉:

2016年,被省司法厅、省残疾人联合会授予“全省维护残疾人权益优秀律师”称号;

2020年,被省律师协会授予“突出贡献奖”。

一杆“公平秤”,称出初心的重量。从2007年执业起,陈念就在心中树立起一个目标:用心做人民律师,热心为人民服务。

诺不轻许,许则为之。这些年,她积极投身法律援助,切实维护残疾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及未成年人、孤寡老人的合法权益,办理了100多起涉职工维权的群体性案件,以行动兑现诺言。

为弱势群体撑法律“保护伞”

从2008年起,陈念接受当地法律援助中心指派,为弱势群体维权提供法律服务。

2011年,一名聋哑妇女来到陈念办公室,由于不会说话,她无法表达来意。陈念拿起纸笔,用书写的方式和她交流。经了解得知,这名妇女天生残疾,婚后一直受到丈夫的歧视、虐待,轻则辱骂,重则殴打,实在忍无可忍,前来咨询离婚事宜。陈念非常同情这名妇女的遭遇,“我来帮你!”

6d0c5d51-feee-4b31-85a2-7a5b2c7f8d0b.jpg

▲陈念(左三)律师到社区开展反家庭暴力宣讲。

她带着当事人到医院治疗开具伤情证明,到辖区派出所及妇联等走访搜集证据。做好起诉前的大量准备工作后,陈念代理当事人向凤阳县人民法院提起了离婚诉讼。在事实和证据面前,法院支持了当事人的离婚诉求。拿到判决书的那一刻,当事人露出了解脱的笑容。

助困难职工维权“安薪解忧”

陈念经常办理民间借贷、买卖合同、建筑工程与房地产纠纷等诉讼案件,还承担了多家企业的法律顾问工作。业内朋友劝她不要和那些企业“作对”,她却说:“经济收入不是律师的全部,维护公平正义才是律师的根本。企业合法经营,我维护企业的利益;企业损害职工利益,我同样要维护职工的利益。”

157fc323-e117-478f-bfff-e9d02b503425.jpg

▲陈念(左二)律师普及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知识。

2014年6月,凤阳经开区某公司工人陈某某在操作压铸机时,左手被挤伤,经诊断为左2、3指开放性骨折。因陈某某未与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公司迟迟不予赔偿。陈某某找到陈念,陈念帮助他申请认定工伤、劳动功能障碍程度为十级。后在劳动仲裁部门主持的调解之下,涉事公司依据标准履行了赔偿义务。

2015年底,凤阳县某公司因经营不善,其法定负责人“跑路”,拖欠了近200名工人的工资。县法援中心将这个棘手的案件交给了陈念。她从容有度,先安排职工推举代表人,再和用人单位会计核定拖欠工资金额,申请劳动仲裁,最后通过保全应收货款、拍卖成品等方式,让工人都拿到了应得的血汗钱。

参与公益事业“发一分光”

凭着满腔热情,陈念在公益路上走得更远。农民工、下岗职工是她的常客。对他们的到来,陈念每次都是认真接待,基本做到有问必答、有困必解。

她不仅热心为困难群众解决难题,还热心于社会公共事务。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2019年10月,她担任县妇联小岗村家事调解员,为小岗村村民解决家庭纠纷。2020年4月,她被聘为凤阳县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30余份。同年8月,她参加凤阳县女知识分子、女企业家联谊会,积极捐款捐物,慰问农村留守儿童及老弱残群体,送去温暖与关爱。


担当是他闪亮的名片

人物名片:

吴根发,男,1963年生,中共党员,现任铜陵市枞阳县金社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吴根发调解工作室”专职调解员。

所获荣誉:

2021年,荣获铜陵市人民调解“十百千工程十佳人民调解员”称号。

当初准备成立“吴根发调解工作室”时,亲人都劝他,“都五十好几的人了,身体吃不消。”吴根发正色道:“老百姓的事总得有人管。”一句“老百姓的事总得有人管”,让吴根发“管”出了一片新天地。

夯实防线解心结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纵是千千结,也要解得开。在调解岗位上,吴根发一干就是38年。

金社镇有12个行政村、43000多人口,土地流转、征地拆迁等矛盾较为突出。2019年7月16日,村民钱某某在网上留言反映,其所在的村委会从1989年起,无偿强占6个村民组39.39亩土地,并私自转包给他人经营,严重侵害了群众利益。镇里随即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民意。在场的吴根发深知这起纠纷如果不及时解决,很可能会演化为群体性事件。此后的11个月里,吴根发持续走访调查,又组织了7次集中座谈会。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化解了这起矛盾,避免了一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b84462ca-d731-4cdb-85d1-e62f26c60d26.jpg

▲吴根发(右三)组织当事人进行面对面调解。

他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投入人民调解工作中,夯实“第一道防线”。仅2020年“吴根发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就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0余起,为金社镇的稳定和谐发展做出了贡献。

苦口婆心见真情

“今天如果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和你同归于尽。”2021年春节前夕,金社镇某工厂负责人丁某某被员工黄某某在大门口。黄某某是这家工厂的模具工人,几天前工作时不慎将大拇指压伤,出院后多次向工厂讨要医疗费、误工费无果,情绪开始失控。吴根发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往现场,平稳双方情绪,控制住了局面。经过一整天苦口婆心地劝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黄某某如愿拿到了赔偿,欢欢喜喜地回湖南老家过年。

bf2327d4-f242-4ed3-a7d5-80012f4ac00e.jpg

▲吴根发(右一)指导当事人签订调解协议。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吴根发常说:“小事不隔夜,大事抓紧办,遇着矛盾上门管,这样才算一个合格的人民调解员。基层工作中,只有把老百姓当做亲人,真心实意奉献付出,他们才会对你敞开心扉,很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不舍昼夜显担当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金社镇某企业员工何某某,在员工宿舍区洗漱时意外跌倒,被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后经医生检查确认已死亡。事件发生后,死者家属情绪非常激动,连夜从外省赶到金社镇。

为防止事态扩大,吴根发第一时间介入现场处置。一方面,请公安机关及时对事件进行侦查定性;另一方面,协助死者家属配合疫情防控措施。经过4个日夜的疏导和化解,企业和死者家属最终在相互理解中握手言和,双方当事人对调处结果表示很满意。

在长期的矛盾调处实践中,他总结出“四心”调解工作法,即“以耐心进行说服教育、以公心评判是非曲直、以诚心帮助排忧解难、以恒心化解矛盾纠纷”,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