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随感录中写道: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在街上转,富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在家里转,长大了,都昏天黑地地在社会上转,同他们的父亲一样,或者还不如。读完这段话颇有感慨,也由此感知到如今的孩子虽然不容易。
如今的孩子无论家里贫富,都是家中的宝贝,也都是娇生惯养。他们在生活方式上基本上是一个基调,都是娇声娇气地在家里或者学校转。他们可以什么也不用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长大后,这些孩子也都差不多是一个基调,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都是昏天黑地地在社会上转。
工作后,穷人家的孩子自然不能和富人家的孩子比,但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啃老”,太多的无奈让他们啃老显得光明正大,更没有了时间表。我常和许多孩子的家长交流,他们十分感慨,没想到孩子大学毕业后我仍然不省心,不但要参与孩子的按揭买房,同时还必须带孙子。有位孩子的妈妈对我说:“我的脊椎不好,去年做的手术,脊背上装有两块钢板,虽然身体不好,但我仍然需要照管孙子,儿子和媳妇要上班,我不带咋办?”显然,带孙子成为当代祖辈的专利。还有一位家长,说起他的孩子简直要疯,他说他的孩子已经40多岁了,离婚后有一个孩子,如今单身。“我如今既要照顾儿子和孙子,还要帮助儿子还买房的按揭款,我这算什么?也不知这样的生活啥时是个尽头?”
我于是想到自己,20岁参加工作后,当时单位分了一间房,我的生活便独立了。可以说,那时的孩子在工作之后,基本上都是独立的。当时可没有啃老这个词,自然都认为啃老是件很不光彩的事情。不过,我青年时的生活也是非常之难,可在我的心里,生活是自己的,我很留恋那时的生活,单位上的青年人生活都是一样的勤俭节约。有一次,隔壁大哥因为他父亲患病,为了省出给他父亲看病的医疗费,他竟然一个月没买过一次猪肉,他的孩子在那个月中,吃得最好的就是一个蒸鸡蛋,他自己竟然吃了一个多月的酸菜。我于是想到了赡养老人的法律责任。
如今的孩子可不这么想,他们大学毕业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在城市买房买车,理由冠冕堂皇,若不买车买房就娶不上媳妇。这条理由竟然成为他们啃老的钢性需求。有位学生和我交流,他说,老师,你看我现在是硕士毕业,工作挺好的,自己都三十好几了,至今不敢恋爱结婚,可面对高额的房价,面对父母,我真正没办法,也很无奈。
另外,我也想聊聊一个相关的话题,那就是老人的赡养问题。不知当今的孩子们是咋思考的?从我所接触的农村老人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的老人都是在寂寞中生活,他们缺少温馨的亲情,缺少关怀照料,甚至有的八九十岁高龄的老人还得自己孤单生活。
为此,我作为一名思政课的老师,便结合农村生活中的养老案例,开展班级法律辩论赛。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些孩子却人小鬼大,可他们的内心却有着一杆公平、公正的法律天平。经过梳理,关于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同学们通过辩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是:父母抚养我们长大,赡养父母就是子女无条件的法律义务,假如你需要工作养家,那么,你也可以请护工,但你必须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回家陪伴父母。有时,我在想,这也许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应。
这也给当今的青年人留下一个严峻的家庭养老问题,这也是国家法律上所明确规定的法律义务。但愿当代的青年人不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整天在社会上昏天黑地地转,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学会处理好工作与赡养老人的家庭问题,尽量能让自己父母的生活过得好一点。(黄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