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驱车行驶在黄山市歙县桂林镇段,蓝天白云下,呼吸着略带泥土芬芳的新鲜空气,放眼望去,公路两侧绿势连贯、绿色盈目的水杉与公路沿线的田园风光、绿水青山交相辉映,宛如油画铺展在面前,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这只是歙县公路触眼是景、入眼皆绿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歙县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结合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把绿色融入公路工作各环节,绽放生态大道之花,推动交通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在公路建设中,歙县坚持公路修到哪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就延伸到哪里。347省道歙县三阳镇段灾毁恢复工程,滑坡段长约440米,开挖坡顶最高处高程322米,坡脚区占地总投影面积为2万平方米。该路段属于沟壑纵横、河谷频起的山地地貌,植被丰富、水系发达,生态资源天生丽质。沉甸甸的生态砝码,也是沉甸甸的生态责任。项目施工过程中,贯彻落实“绿色生态”理念,始终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原则,充分利用山区地形、地物、水文地质等条件,因地制宜,顺应自然,能不破坏的地方尽可能不破坏,对施工场区的一草一木,作为沿线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保护。同时采取有效管理手段,让绿色基因植入项目管理全过程,积极维护生态平衡,达到既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又恢复自然景观原貌的目的。
在公路管养中,歙县以新安好山水自然环境与天下古徽州人文景观为依托,按照“路景交融、生态环保”的方针,根据不同路段的具体特点,合理布局,生长、丰盈、延伸着一条条凸显徽风皖韵地域特色的绿色长廊,“道”处诗情画意。
347省道昱岭关段,坚持“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原则,采取“线型”绿化与“景点式”美化的空间互动模式,从高到低依次栽植黄山栾树、桂花、红叶石楠等绿化苗木,周边修建徽派古典风格的八角亭,摆放景观石,设置步行道,充分展现与周边环境的和谐之美。吴大路段,按照“梯次布置、错落有致”,“丰富绿化层次和色彩”的原则,确立以“上乔、中灌、下花草”为主框架的绿化模式,黄山栾树、红叶石楠、火棘球等多树种配置,点状、带状、片状绿化相结合,路成带、带成绿、绿成景、景如画。
233国道界牌岭段,巧用空旷地带,将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以绿化、美化、香化相结合的高低错落模式,栽种大香樟、桂花、红梅等,绿草如茵,树木葱茏,繁花似锦,并建有独具徽文化元素的观景亭和有徽文化特色的古城墙模式挡墙,还铺设草皮、埋石造景等,形成多彩景观规模和视觉震撼力。歙县城区段,公路两旁宽阔、平坦的人行道上矗立着一株株樟树,樟树下有玉兰花等点缀,并且公路紧临沿线众多公园,与歙县水韵绿城交织,步步皆绿,处处美景,一条层次分明、季相显著、丰富多彩的景观生态大道在歙县徽州古城绚丽绽放。(钱贵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