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对全党提出了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三个务必”新要求,体现了强烈的使命担当、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
从“三个务必”,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向全党提出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充分预见到我们党在成为执政党后所面临的新挑战,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行稳致远,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从“两个务必”升华到“三个务必”,不变的是一脉相承的自觉和清醒,变化的是更新、更高标准的时代使命和政治要求。
不同的时代,相同的“赶考”。73年前,“两个务必”的提出,正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中国共产党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开启建设新中国的历史征程之际,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保持“赶考”的清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一重要思想,强调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郑重提出‘两个务必’,是经过了深入思考的。这里面,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也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73年后的今天,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正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英勇进军。习近平总书记以“三个务必”告诫全党,再次发出动员令。从“进京赶考”到新时代新征程的“赶考路”,我们党面临的“赶考”远没有结束,要始终以“赶考者”的奋斗姿态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业绩。
不同的“号角”,相同的“旗帜”。“两个务必”和“三个务必”是我们党相隔73年在准确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针对担负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对全党提出的要求。历史已经证明,“两个务必”成为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重要政治保证。从“两个务必”升华到“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所处历史方位、面临形势任务、党情发展变化进行深刻分析作出的重大论断,是对党的创新理论和光荣传统的传承和发展,是党中央向全党提出的更新、更高标准的政治要求。它既是党对治乱兴衰历史规律深刻借鉴、对百年艰苦卓绝奋斗历程深刻总结、永葆党先进性和纯洁性深刻警醒的一脉相承,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历史主动精神与强烈忧患意识的生动体现。历史会再次证明,“三个务必”也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发挥旗帜引领作用。
不同的“考卷”,相同的“答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虽然时代变迁,但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未变,必须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的传承与弘扬,是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向全党发出的号召,标准更高,要求更高。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始终牢记“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切实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就是要在成绩越大,形势越复杂的时候,越要居安思危,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复杂形势中始终保持头脑清醒,胜不骄、败不馁,以艰苦奋斗的精神破除一切阻碍;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是要明白党和国家的事业,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就是要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唯有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才能赢得尊严、赢得主动。
“三个务必”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智慧结晶,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强烈的使命担当、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对于进一步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摆在最重要位置,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华章。(方卫胜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