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奋进新征程,汇聚榜样力量;建功新时代,彰显典型担当。今年,为大力弘扬英模精神,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省司法厅组织开展了2022安徽司法行政典型事迹展播暨年度榜样人物评选活动。
本报开设“身边的榜样”2022安徽司法行政系统典型人物事迹展播专栏,持续刊发典型人物事迹,全面展示司法行政队伍良好形象,不断激发广大干警奋斗热情和担当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这五年驻村更“驻心”
人物名片:
蔡杰,男,1964年生,中共党员,现任淮南市司法局驻寿县保义镇张祠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兼村第一书记。
俯下身子,沉下去心,融入真情。自2017年5月驻村以来,蔡杰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出实招、干实事,帮助张祠村强班子、带队伍、理思路、谋发展、定规划、争项目,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为民奉献的初心和使命。
甘当为民解难的“村里人”
“来到村里,就是‘村里人’,要和老乡打成一片。”2017年5月3日“五一”劳动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蔡杰背起行囊风尘仆仆赶到张祠村报到。他深知驻村不仅驻身,更要驻心、驻情,做一滴水,主动融入乡村、融入群众。
刚到村,不熟悉村情,不认识村民,他就不停地挨户走访,逐片摸排,绘制“土地图”,在全村46个村民组之间来回奔走,走遍252户脱贫户、一般户、空巢老人等群体。问生计、问寒暖、问病痛……村里的角角落落,到处都留下了蔡杰走访的身影。
脱贫户秦某山一家六口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其子秦某军在外务工,其儿媳和两个孙子皆患有慢性病,治疗花销很大,巨大的经济压力让秦某山寝食难安。蔡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隔三差五带着党和政府的温暖去秦某山家,用足用活扶贫政策。政策上的支持,加之精神上的鼓励,让秦某山一家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现在,秦某山逢人便说:“蔡队长是好人,是他挽救了我们一家。”
助贫困村蜕变为“先进村”
张祠村是一个6200多人的大村,然而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有15.97万元。如何兴产业谋发展,成为摆在蔡杰和队员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蔡杰和队员们决定从灯、路、桥、渠、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全面改善村风村貌。他们到处跑项目争取资金,最终争取到60万元资金,修筑了3.5米宽的水泥路,将张祠村46个村民组连成片,彻底改变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面貌。在工作队的努力下,近400盏太阳能路灯全面覆盖张祠村所有道路,实现村道路的硬化亮化。
▲蔡杰为村里老党员颁发勋章。
为了解决老百姓收获粮食后的储存烘干问题,蔡杰和队员们从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建起了一座1300平方米的烘干房扶贫车间,仅此一项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近20万元收益;升级改造电网,新增两座光伏电站,既解决了高峰用电的瓶颈,又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32万余元。截至2021年底,张祠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61.99万元,由贫困村蜕变成了“先进村”。
党建引领夯实“堡垒”根基
“乡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才能引领乡村振兴。”蔡杰坚持抓好党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乡村振兴第一线。
2021年10月,在保义镇组织部门统一部署下,蔡杰既当“监督员”又当“观察员”,高质量完成了村“两委”换届工作,实现了“队伍素质优、班子结构优、换届风气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
▲蔡杰(左)到农户家中走访听取民意。
今年3月,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袭来,蔡杰带领工作队组成战“疫”先锋队,日夜奋战在防疫一线,认真扎实做好卡口值守、秩序维护、环境消杀、核酸检测等工作,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凝聚起疫情防控强大合力,用责任担当筑起抵御疫情的安全屏障。
岁月见初心 坚守映本色
人物名片:
司凡明,女,1965年生,中共党员,现任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庐州女子监狱)第十监区监区长、三级高级警长。
所获荣誉:
2020年,被省监狱管理局评为“防疫先进个人”。
蜀山脚下董铺湖畔,四季变换时光荏苒,一个身影在高墙内穿梭忙碌。38年从警路,岁月在她的脸上写下沧桑,但眉宇间飒爽英气一如从前,司凡明在平凡的岗位上锤炼了意志,铸就了忠诚,永葆政治本色,永葆警察特色。
奉献一线实干担当
“这些年,经历了很多、见证了很多、感悟了很多,警服从原来的‘橄榄绿’到现在的‘藏青蓝’,每一次变化都是人民警察发展史的一个剪影,不变的是人民警察为民的初心。”1月10日,司凡明在单位举办的庆祝第二个警察节活动上的发言,打动了台下很多人。
坚守初心,踽步踏歌。2002 年,省未管所成立女犯监区,司凡明主动报名到监区工作。监区是监狱的“最小单位”,事务繁杂、责任重大,要以苦干实干为支撑,架起监管安全这座桥。
▲司凡明(右一)与监区民警交流学习心得。
一切从零开始,司凡明向书本学、在干中学、边干边学,做基层一线的“冲锋者”和“实干家”,逐渐摸索出“五勤”工作法,即眼勤、嘴勤、手勤、腿勤、脑勤。这些年来,她把基层的岗位干了个遍,遇到问题想办法,遇到困难扛起来。2021年起,担任十监区党支部书记、监区长。她身体力行,带领党员民警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支部呈现出奋发昂扬的面貌,监区工作有了质的飞跃,2022 年荣获“省直机关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坚持法度温度结合
治本在于攻心。在教育改造工作中,司凡明坚持法度和温度结合,因人施教,一人一策,用耐心和爱心让关怀“升温”,融化服刑人员心中的“顽石”。
刘某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入狱时只有16岁。经翻阅卷宗,司凡明了解到刘某从小缺少母爱,行为养成极差,且患有癔症。为了引导刘某步入正轨,司凡明一方面带刘某看病,另一方面开展推心置腹的谈心。渐渐的,刘某对司凡明的态度从一开始的戒备,变成每天都期待见面。直至有一天,刘某怯生生地对司凡明说:“我能不能叫你一声妈妈?”司凡明也被感染了,将刘某一把搂在怀里,像安抚自己的女儿一样。在司凡明的引导下,刘某顺利度过了改造时期。
监管安全无小事,教育创新无止境。司凡明不断寻找突破口,“利剑”和“钥匙”并用,让一个个浪子走向新生。
既是斗士也是卫士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监狱开启全面封闭执勤模式,司凡明总是主动请战。犹记得2020年1月27 日,上午刚值完春节班,司凡明回家安排好年逾九十岁的父母,又投入封闭执勤备勤模式。
由于长期忘我的工作,她落下了胃病和眼疾。可是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她就会忘掉病痛。她是一名斗士,抗击疫情;更是一名卫士,为保卫监管安全勇毅前行。
▲司凡明在工作中。
“年岁渐长,身体没以前好了,精力没那么充沛了,但我的精气神一直在!”言语之间饱含着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对监狱事业的无限眷恋之情。司凡明扎扎实实干好每一件平常事,用热爱与执着浸润无悔岁月。
为百姓送去和谐安宁
人物名片:
李建华,男,1975年生,中共党员,现任铜陵市义安区司法局新桥司法所所长。
所获荣誉:
2021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称号。
3600多个日夜的初心不改,体现在那一桩桩、一件件为民实事中。那个初入岗位不善言辞的他,已被时光打碎在光影里,谈起司法所工作便滔滔不绝,这说不完的话里,都是李建华这10年里积攒的群众工作经验。
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
今年3月,汪某与陈某因家庭琐事发生争吵,汪某情绪失控,从六楼窗户纵身跳下,抢救无效身亡。陈某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经侦查排除了他杀的可能。汪某家属得知这一噩耗后悲痛万分,向陈某讨要说法,多次到陈某家中和陈某娘家放出狠话。
李建华介入调解此案。他对本案的相关情况作了详细了解:汪某与陈某均系再婚,结婚一年有余,没有生子。事情发生后,陈某本来就很自责内疚,又怕汪某家属对她报复,所以每次双方见面都是横眉冷对、恶语相向,根本没法好好商谈,以致于汪某去世多天一直未能安葬。
掌握了这些情况后,李建华召集双方当事人到所里进行调解。他的从容不迫让当事人也冷静下来,经过反反复复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之以法,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在司法所的调解室里,双方当场签订了调解协议。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一起复杂的矛盾纠纷得以顺利化解。
从愁眉苦脸到感激涕零
吴某是一名残疾人,平时以帮别人打零工为生。2018年,因遭遇欠薪向李建华求助,后追回了工资,为此他记住了这位热心肠的司法所长。
▲李建华将工伤赔偿款送到当事人手中。
2021年,吴某又碰到了一桩烦心事。经熟人介绍,他到宁国打工,由于工地上的安全护栏没有安置好,他和另外一名工人在干活的时候掉落到电梯井内,共住院47天,施工方只垫付了12万元治疗费用。
住院期间,吴某通过电话向李建华咨询如何处理此事。李建华表示,这是一起工伤事故,用工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对吴某进行赔偿。应吴某请求,李建华在其出院后,自己驾车载着吴某来到宁国市人社局,帮助吴某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今年3月,吴某收到了劳动能力鉴定报告,他随即将报告拿给李建华看。李建华再次开车带着吴某前往宁国与用工方协商赔偿事宜,经过长达六个小时的谈判,吴某总算拿到赔偿款,他喜极而泣:“李所长真是我们老百姓的贴心人啊!”
从润物无声到掷地有声
法律只有被信仰,才有生命力。为了宣传《民法典》,李建华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开设午间法治课堂,分七期向广大干部群众宣讲《民法典》,此举被当地电视台报道后,又被“学习强国”予以转载。此后,应区妇联邀请,他面向全区各乡镇、村(社区)妇女主任解读《民法典》婚姻家庭编,通过身边的案例推动入脑入心。
▲李建华(左三)到企业开展职工权益保护普法宣传。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平凡、琐碎,犹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但在服务群众时却“掷地有声”。李建华秉承“我为群众办实事,群众事情无小事”的宗旨,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让青春在逐梦公益中闪光
人物名片:
殷翔宇,男,1991年生,民革党员,现任安徽殷坪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所获荣誉:
曾获“安徽省司法行政系统劳动模范”“首届安徽省优秀公益律师”等荣誉称号。
在殷翔宇的心中,公益既是使命所在,也是价值所在。他立足岗位职责,自费公益普法,把使命与担当融入一言一行,不计名利,不图回报,让公益之花在皋城大地开得绚烂多彩。
锦旗背后的援助故事
2021年12月,殷翔宇在六安市裕安区法律援助中心接到一面鲜红的锦旗,上面印着“为民解忧办实事,热情服务暖人心”的烫金大字。
送锦旗的余某系一名退役军人。2021年10月,因与女友宋某感情不和,双方取消了婚约,后因彩礼返还问题发生纠纷。殷翔宇接受指派承办此案,为维护余某的合法权益,他第一时间展开了调查取证,随后向法院提交了民事起诉状。案件办理中,宋某及家人拟采取不理智手段。殷翔宇获悉情况后,做了大量的调解工作。后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自愿达成和解。余某获得宋某彩礼返还款合计4万元整,一场纠纷就此尘埃落定。
执业以来,殷翔宇办理了涉及农民工、妇女、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案件多达100余件,为弱者撑起一片法治的蓝天。
泪水背后的用心付出
最让殷翔宇揪心难忘的还是2017年办理的一起法律援助案。
受害者是一名花季少女,她在一家服装店里打零工。事发当晚,她正准备关门下班。突然,一个“黑影”窜进了店里,女孩惨遭非命。“黑影”畏罪潜逃十多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施暴者于2016年5月被公安机关抓获。
▲殷翔宇在电台热线里为群众答疑解惑。
伤害女儿的凶手终于落网,女孩的父母悲愤难抑,他们强烈要求严惩凶手。殷翔宇承办该起案件,女孩的父母在他面前含泪诉说:“殷律师,你一定要帮帮我们……为我们的女儿伸冤啊!”当谈及律师费的时候,殷翔宇回复:“我们律师所不收费,为你们免费打官司!”两位老人听到此话,顿时热泪盈眶。
不过,殷翔宇明白,办理此案不仅要发挥自己专业能力,推动法律的正确适用,还要怀揣一颗为民之心,更多地思考案件对女孩父母造成的影响,化解他们心中的仇恨与悔恨,重启新的生活。为此,他做好情绪安抚和法律解释工作,打消了两位老人的过激念头。凶手最终被依法判处死刑。
坚守背后的青春奉献
自2019年起,殷翔宇多次参与信访接待,为领导干部提供法律意见,为信访群众开具“法律良方”。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扰乱了人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秩序。一些有法律服务需求的百姓,得不到及时帮助,殷翔宇急百姓之所急,主动作为在线上开辟平台,为百姓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解决燃眉之急。2021年,他积极参加六安市律师协会组织的“法律服务进万企”活动,先后走访多家企业,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企业排查潜在的法律风险。
▲殷翔宇(左)收到当事人送来的感谢锦旗。
他专注而精细,用行动诠释了“青春越努力越闪光,人生越奉献越升华”。他坚信,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坚韧不拔的创新,不惧劳苦的奉献,就能肩负起新时代青年律师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