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地终于可以耕种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11月8日上午,在蒙城县双涧镇的一片耕地里,寂静了一个多月的460亩耕地得以顺利耕种。蒙城县人民法院双涧法庭办案法官历时不到一天,快速调解一起土地流转合同纠纷,三方当事人现场握手言和。
陆某与第三人双涧镇某村村民委员会签订《蒙城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约定承租1366亩土地,每年每亩800元于当年10月1日前支付,租赁时间从2020年至2025年。期间,陆某为便于农田浇灌,投入了大量农用设施。今年10月1日,陆某未能按约定支付土地流转费用。10月8日,该村多户村民与王某签订《土地租赁合同》,约定王某耕种460亩农田,每年每亩1100元于当年10月8日支付,流转时间从2022年至2027年。随后,王某按约定支付了农民土地租赁费,等待耕种农田。可是,王某承包的460亩与陆某承包的1366亩耕地却存在着部分区域重合,双方因秋种问题多次发生争执而报警,矛盾持续激化。
11月7日,王某将陆某诉至法院。接到案件后,办案法官认真详细了解案情,考虑到如不尽快解决,将直接影响着460亩耕地的秋种。陆某与王某存在抵触情绪,如若判决,两方矛盾恐将加深。在这种情况下,办案法官及时邀请有土地流转经验的调解员参与调解,迅速联系案件当事人,前往土地纠纷现场,着力打通案件堵点。
11月8日上午,法庭办案人员又邀请到当地派出所、司法所、人民调解员等工作人员共同参加调解,现场释法说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在争议的耕地旁,王某、陆某、第三人双涧镇某村村民委员会达成一致意见,当场履行。至此,该纠纷圆满解决。(丁文静 记者 常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