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阜阳市文明办组织新闻媒体对从温州风尘仆仆归来的张春明面对面采访。这位曾经负债累累的出租车司机,感动了整个温州城。动人事迹传到家乡阜阳,也感动着家乡人民。
47岁的张春明,是一名党员,家住肖口镇田庄村任庄自然村。曾经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面对13万元现金,毫不犹豫将它辗转归还到失主手中。
2008年,张春明创业失败,欠下外债30余万元,他信守承诺,三年艰辛打工还清。2020年儿子被诊断出患有尿毒症,他割肾救子,再次欠下7万余元。为还债,他再次返回温州开出租车。2021年9月,一乘客遗落在张春明出租车上13万元现金,他立即找到失主悉数奉还。他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好评如潮,获评安徽好人。
2009年的一个早晨,张春明带着妻子离开了家乡太和,前往温州“讨生活”。张春明在温州做一名出租车司机,妻子则选择了做保洁工作。
张春明曾是村里“红榜”上的“致富能人”,夫妻在外地打工积攒了不薄的家底。2008年他们结束“北漂”,回家乡创业,想带乡亲们一起致富。遗憾的是创业失败了,自己六七十万元现金全部赔光,还欠下30多万元的外债。
面对身陷“泥潭”的张春明,有人劝他:“赶快跑到外地躲起来。”但是,张春明不愿这样做,“我遇到困难时,别人伸出了援手,欠钱就跑路咋对得起他们!”张春明要堂堂正正地活着。他与妻子思来想去,决定一起到温州打工,无论如何也要把债还完,不能做老赖。
离开家乡前一天,张春明把自己出发的日期告知债主们,郑重承诺:“等我回来!”张春明到温州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债主们的姓名、债款数目和联系方式等写在了出租屋的白墙上。他怕忙起来把债主和欠款的数目弄混了。这面墙成了“欠款清单”。
每天天不亮张春明就会起床跑出租,希望能多拉一次乘客,多挣一单车费。妻子做路面保洁员的同时,还做家政。为了节省开支,自己买面粉蒸馒头,菜是从老家带来的腌制萝卜干、芥菜丝。夫妻生活费加上房租达到了最低限度,有时一月不到一千元。他们想的就是挣钱还钱,每当攒够一个债主的钱,立即给对方转过去,然后从墙上划去一个名字。就这样,三年时间他们清空了墙上的“欠款清单”。
2012年,当张春明把最后一笔欠款通过银行转给债主后,在出租屋妻子把青椒炒鸡蛋和红烧肉端到桌子上,然后打开了一瓶二锅头给丈夫把杯子倒满。端起酒杯时,张春明的手抖了又抖,几次没有送到嘴边。他丢掉酒杯,抱着妻子大哭了一场,“哭过之后心里都轻松了。”他由衷地说。
还清债务后,张春明感到生活轻松了许多,他正准备二次创业时,命运再次与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2020年,张春明年仅22岁的儿子张宇,被确诊患有尿毒症,需要肾脏移植。但是,肾源稀少,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张春明夫妇到医院进行了肾源配型检查。结果显示,二人的肾脏均可以移植给儿子。
“器官移植风险大,我不能让妻子冒这个险。”张春明反复做妻子的工作,决定由他捐肾救子。 2021年张春明和儿子在安徽省立医院进行换肾手术,并取得成功。一家人欣喜之余,又为欠下的7万多元外债发起愁。而且儿子需要长期用药,每个月花费在3000元以上。
“只要孩子的病能治好就行,欠的债咱们打工还就是了。”张春明安慰妻儿后,又起了打工还钱的主意。
医生嘱咐,捐肾的人至少要休养半年以上,还要定期检查。张春明在家休养了两个月就坐不住了,悄悄背起行囊要回温州重操旧业。妻子见状,哭着要和他一起去,被张春明制止了:“照顾孩子和庄稼更需要你!”
张春明一人回到温州继续开出租车,租住一间15平的活动板房,板房位于一栋居民楼的楼顶,原本是顶层住户修建的隔热层。张春明看中了它每个月只有500元的租金,还包含水电费。
人到中年的张春明捐肾后,明显感到了虚弱,稍微繁重的体力劳动就气喘。他坚持白天全天营运,吃的也简单。晚上不能过分熬,有时不得不休息。自出院后他没有到大医院复诊,只有在特别不适的时候,才到附近小医院拿点药。
张春明从来不与家人谈自己在温州的情况,只是按时把钱转给家人还债。父亲的身体最终未能瞒过张宇的眼睛,身体稍微好转后,他只身前往江苏打工了,在亲戚家的店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个月工资3000元左右,尽力减少父亲的压力。
“这两年生意不太好,去年还了1万,今年又还了1万6,还剩4万多债务。”张春明每天回到出租屋,都在盘算着怎样还清借款。
张春明做梦想的都是挣钱还完欠款。但是,当“天上掉下馅饼”,13万元现金真的出现在眼前时,他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2021年9月7日傍晚,张春明在运营,乘客是一位女士,坐在副驾驶位上,将随行的一只黑色塑料袋放在脚边。乘车结束,通过微信扫码付款后便匆匆离开了。
到交接班时间,张春明将车开到指定的地点检查车内情况。在副驾驶座位下面发现了那只黑色塑料袋,摸摸里面竟是整捆整捆的现金。张春明反复清点,共13捆百元钞票,共计13万元。
一边是“飞来的财富”,一边是背负的大额债务,面对金钱的诱惑,张春明没有动歪心思,“这笔钱虽然能解决我眼下的困难,但是,拿了心里会一辈子不安。”他要做的是,第一时间在工作群发布了这一消息,请同行帮忙寻找失主。
由于乘客不是通过平台叫的车,一时无法找到具体联系方式。好在微信扫码支付留有乘客信息,张春明通过微信联系到对方,“电话里,能感觉到失主很着急。”
当时天降大雨,双方按照约定地点见了面,张春明在核对相关信息后,将13万元现金一分不少地交到失主手里。看到失而复得的钱,女乘客很激动,拿出一叠表示感谢,但被张春明婉拒,“13万都没拿,这些钱我更不会要。”
事后张春明才知道,粗心女乘客是当地一家公司的员工。当天她按照老板的要求,从银行取出13万现金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的。
“这样的事不止一次二次了。”张春明开了十几年出租车,一直严守拾金不昧、热心服务的职业承诺,用实际行动践行诚信美德。(记者 聂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