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亳州市民政局通过实施老年助餐、落实行业补贴、加大资金投入、推广智慧养老、培育行业人才等举措,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着力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高质量实施老年助餐服务。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就餐需求,通过分步实施,逐步构建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城乡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对于基础条件一般的社区,主要设立助餐点,依托餐饮企业开展配餐服务;对于基础条件较好的社区,建设社区食堂或老年助餐点,落实助餐服务机构水、电、气公共事业费价格优惠政策,免费为助餐服务机构提供助餐场所。目前,全市建成老年食堂(助餐点)341个,已为148.7万人次老人提供助餐服务,发放助餐服务补贴342.67万元。
分类落实“民办公助”行业补贴。对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机构给予建设、运营两项“民办公助”补贴。建设床位数达到10至99张、100至199张、200张以上的,每张床位分别一次性给予不低于1000元、1500元、2000元的建设补贴;对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养老机构,根据实际入住对象的失能失智程度,分别给予300元-600元不等的运营补贴。
充分保障特殊群体养老服务需求。在乡镇卫生院设置失能特困人员护理中心,按2:1、4:1的标准为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配备护工;将乡镇敬老院委托乡镇卫生院进行管理,为敬老院配备医生、护士各2名。同时,在保障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向社会老人开放空余床位。目前,全市共有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3279人,其中在敬老院集中供养的有1993人,占比60.8%。特困老人去世后,除提供4项基本殡葬服务外,还给予为其办理丧葬事宜的亲属或供养机构3000元补助,解决特困老人身后之忧。
着力提升基本养老服务能力。全面建立高龄津贴补贴制度,惠及全市所有80周岁以上老年人,今年共向12.3万人发放高龄津贴1746.7万元。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为居家生活的老年人提供出行、洗澡、如厕等方面便利,今年已完成适老化改造工程768户。实施县级特困供养机构改造提升工程,拓展服务功能,实现从“有人养”到“养得好”的提升,今年已完成14所特困供养机构的升级改造任务,共改造床位2492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97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79%。
拓展推广智慧养老应用场景。整合现有养老服务管理系统、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建成全市智慧养老信息服务系统。对成功创建省级智慧养老示范项目的利辛县城关镇向阳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4家单位分别给予20万元奖补。印发《关于开展市级智慧养老项目评选工作的通知》,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机构开展市级智慧养老项目建设。目前已评选出8家市级智慧养老机构。
持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技能。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第三方培训机构举办全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班,围绕老年人护理、疾病预防控制、心理健康、养老机构安全管理等进行专题培训,提升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举办全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学促用,全面提升护理水平。今年已培训养老从业人员2386人。(路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