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三警融合” 打造主动高效新警务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2-11-21 15:39:00

11月17日,记者从安庆市公安局大观分局获悉,为顺应社会治安形势新变化, 积极打造主动高效新警务,该局按照省公安厅、市公安局深化警务机制改革部署要求,聚焦顶层设计、坚持实战引领,创新推进大观区街面警务三警融合机制改革,深度融合特巡警、交警、派出所三大警种,积极探索社会面打防管控一体化警务勤务体系建设。自2021年11月16日街面警务多警融合启动以来,城区刑事、治安警情分别同比下降31.8%和21.6%,“两抢”和盗窃发案数分别同比下降57.1%和29.8%。

聚焦顶层制度设计,规范街面警务运行。牢固树立“警务共同体”意识,针对街面警务范畴,充分利用派出所深入基层、交警点多面广、特警快速反应等警种特点,打破警种权责壁垒,拓展执法权限,将街面警务从“警种条线作战”向“区域兵团作战”转变。强化警种交叉授权,在保持各警种现有机构、编制、人员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警力集约、职能多元、勤务高效的原则,将各警种在街面警务中的接处警、巡逻防控、定点执勤、交通疏导等职能,授权派出所、交警、特(巡)警混编融合警组统筹开展,实现“一警多能”“一警多用”“一巡多效”,达到“1+1+1>3”的效果。制定出台《大观区街面警务融合机制建设方案》《大观区街面警务融合联席会议制度》《大观区街面警务融合机制执勤人员考核办法》,开展专题培训和警种交叉培训6次,强化巡逻防范、110接处警、交通管理、现场先期处置、应急处突等业务知识和实战技能培训,提升综合执法执勤能力。

聚焦科学划分巡区,增强街面执法效能。打破交警中队、特警巡逻网格原有边界,将城区街面科学划分为4个巡控区域,投入派出所、交警、特(巡)警警力48名混编组队,制定巡控路线16条,明确巡控必到点33个。各巡区实行四班三运转勤务模式,联动执行社会面巡逻、护学岗、重要路口高峰执勤、动中接处警、道路交通显性违法行为查处等警务工作,联合开展治安清查、交通整治,实现警力联勤联战,警情联管联处,防控联动联治。一年来,三警融合警组共开展网格化巡逻4093次,盘查可疑人员400余人、车辆500余辆,累计值守护学岗7000余次、交通高峰岗3000余次,现场调解矛盾纠纷300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00余人。

聚焦高效指挥调度,提升警情处置效率。畅通110指挥调度系统、大观区智慧联动中心数据链接,实现扁平化指挥、无障碍联动,规范街面警情接收、处置、反馈、回访全流程闭环。强化联动122指挥中心,交通事故警情先期到场处置,将事故信息上传交警支队事故处理中心后续处置。街面警务融合警组遵循“有警处警、无警巡逻、车巡为主、步巡为辅、就近处警、梯次增援”的勤务模式,街面警情先期处置、增援警力到达现场时间均大幅减少,“指令直达路面、处警由路面出发、支援在动中实施”的快反机制初步形成。

聚焦联防联控建设,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常态、动态、专项勤务相结合,常态联勤时由属地巡区派出所主导“三警”街面勤务,强化重点部位、时段、区域巡逻防控;动态联勤时由一方发起集中统一行动,“三警”联合参与;专项联勤时按照上级工作部署,组织“三警”联动城管、消防等行政执法力量开展联合执法,形成“多警一体、分级指挥、全民防控”的街面警务网络。积极打造日常勤务、周末勤务、敏感节点勤务、重大安保勤务层级勤务模式,规范基层勤务运行,突出勤务针对性、实效性、灵活性。探索警用、民用通信融合,组成联防联控集群,及时流转处置非警务警情。依托警务融合联防联控平台,推动平安大观“红袖标”品牌与街面警务工作深度融合,构建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群防群治队伍,推动警民融合“组团巡”、商户物业“自己巡”、群众义警“隐形巡”,形成群防群治的生动实践和良性循环。(实习生 周海妹 通讯员 丁士宏 记者 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