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社会保险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通常要以其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为前提条件。但根据相关规定,在以下3种情形下,尽管受到事故伤害的劳动者与单位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也有权要求相关单位承担工伤赔偿责任。
违法转包分包
承包单位应担工伤保险责任
甲公司中标一栋综合楼的建设工程,并将综合楼的安装工程分包给没有安装施工资质的陶某负责施工,陶某招用谭某等十几人进行具体施工。谭某在工作时从施工现场的脚手架上摔下来受伤,后经鉴定,谭某构成九级伤残。甲公司认为自己与谭某毫无关系,其遭受的损害自然由实际用工人陶某负责赔偿。甲公司应当对谭某承担工伤赔偿责任吗?
评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七条规定:“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由该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承担用人单位依法应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第一款也作出了相同的规定。甲公司将综合楼的安装工程分包给陶某负责施工,而陶某无安装施工资质,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因此甲公司应当对受陶某雇用的谭某承担工伤赔偿责任。
个人挂靠经营
被挂靠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张某手下有一个施工队,由于未取得建筑资质,每次揽活时都要借用他人的资质。2022年3月,张某想拿下某镇雨污分流工程,于是找到乙公司要求以其名义前去承包,乙公司在谈拢管理费后欣然同意。不承想,张某招用的施工人员朱某在地面水沟施工时被石块砸伤,构成十级伤残。朱某找乙公司索赔,但乙公司认为自己与朱某并不存在劳动关系,对朱某的伤害不该负任何责任。乙公司的说法对吗?
评析:挂靠经营,主要是指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允许没有资质的人在一定期间内使用其名义对外承接工程、进行实际施工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个人挂靠其他单位对外经营,其聘用的人员因工伤亡的,被挂靠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乙公司同意张某以其名义对外承包工程并收取管理费,双方之间形成挂靠关系。因此乙公司应当对朱某的伤害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而不能以自己与朱某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为由推脱责任。当然,乙公司在承担工伤赔偿责任后,有权依法向挂靠人张某追偿。
留用超龄员工
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2021年9月,年满60周岁的蔡某,因所在的丙公司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足,尚不符合领取养老金的条件,于是丙公司未为其办理退休手续,而是继续留用。2022年6月,蔡某在工作中被机器轧伤。丙公司认为,在蔡某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已依法终止,其不应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这种理由是否成立呢?
评析:《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第二条第一款规定:“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未办理退休手续或者未依法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继续在原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用人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虽然蔡某已达到退休年龄,但由于丙公司并未为其办理退休手续,因此不论双方之间是否还存在劳动关系,丙公司都应当对蔡某的伤害承担工伤保险责任。(潘家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