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池州竹产业等林下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吴俊杰 陈胜 阅读量:10000 2022-12-14 10:11:55

近年来,池州市竹产业等林下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人口人均拥有6亩以上林下经济,户均增收3067元。全市森林生态效益总价植达408亿元,可利用森林资源总量增加,进入成熟采伐期资源增多。全市提出“腾笼换鸟”,以“亩均论英雄”引领林下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提高林下经济科技含量,该市强化林下经济的应用技术和机制创新研究,利用农村科技推广服务网络,组织专家和技术骨干深入林区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服务下乡活动。目前,全市木竹加工规模以上企业近30家,年加工原料生产刨花板、纤维板、胶合板、细木工板能力达50万立方米,可吸收150万立方米采伐量林木“三剩物”的综合利用,不但可以带动林木“三剩物”加工,还可充分吸纳周边资源形成产业优势;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竹地板、竹签、竹筷、竹炭,年可加工毛竹800万株以上,毛竹价格由30元/担提高到50元/担。

今年以来,全市林业企业经营普遍趋好,比去年增长25%以上。池州丰林木业年税利达6000余万元;森隆鑫木业、鸿亮竹业、石台三林木业实现利税超8000万元。贵池区、青阳县组建的黄精精细种植专家顾问团,为县区林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其中黄精酒和黄精茶的年产值达1.9亿元。东至县依托资源禀赋,做优做强林业特色产业,作为全省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县,东至县还在田间林下套种食用菌6900亩,年产量达12.8万吨,产值12.2亿。此外,举办了“林下套种食用菌·美丽增收又富民”林下经济发展论坛,对全县300亩以上规模造林经营主体进行专题培训,加快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在花园乡源口村1.2万亩的生态茶园,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据悉,该县茶园总面积达12.1万亩,2021年茶叶总产量达4001吨,产值7.1亿元,其中50%销往长三角地区。如今,源口云尖、跑马冈、祁乡园等“东至云尖”系列名茶享誉全国。

该市深入落实《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紧紧围绕“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生态增优、财政增长”的现代林业建设目标,以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加工企业培育为突破口,坚持生态、产业并举建设之路,森林资源持续增加,林业发展步入资源科学经营、产业提速增效的新时期。据测算,“十四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将比“十二五”增长15%,可达100万立方米左右。林产工业体系初步建立,各地在发展林下养鸡、高山蔬菜种植等林下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目前,全市拥有413万亩商品林,周边江西、安庆、黄山等地均为重点林区,通过龙头带动聚集林木资源原料形成产业优势。林产工业原料不仅可以利用本地100万立方米采伐限额指标,而且周边地区300万至400万立方米原料资源也可得到充分利用。从产业基础上看,该市林产工业初具规模,杉、松、杂木锯材达20多万平方米,特别是人造板生产能力的增强,贵池丰林木业、鸿亮竹业、东至森隆鑫木业、石台三林木业生产的30多万立方米板材可为成品家具制造业提供原料保障。此外,池州作为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重点区域,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开展订单化种植、养殖等模式,实现农户与市场有效对接,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模式,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林场辐射带动,林农、苗农共同参与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目前,全市有从事林下经济的合作社29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从事林下经济的农民6.16万人,着力推进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打造以林下经济为主体的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推动全市林下经济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提升。

通过政策扶持、经济补助、项目拉动,全市经济林果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截至去年底,全市经济林果种植面积214.4万亩,产量达55.56万吨,产值达33.508亿元,以“亩均论英雄”引领林下产业高质量发展。采取林粮、林药、林蔬、林经、林果等套种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林地综合效益,林下经济有力助推池州乡村振兴。(吴俊杰 陈胜)